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析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作者】 晏红斌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五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赋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体育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的意义,终身体育成为我国全民追求的方向。文章在概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分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所在,最后提出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本文对于做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概述;意义;有效策略
【正文】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除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外,国民的身体健康状态和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随着我国教育进程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体能训练也要求更高,还要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初中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终身体育意识的觉醒是建立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基础上的。因此,终身体育意识的觉醒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土壤与大环境。也就是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的进步紧紧相连。同时,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离不开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强化的。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概述

体育教师要系统地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于健康身心的重要性。一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没有价值,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理论对于体育训练的指导意义,也没有意识到体育理论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意义。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投篮、足球运动等体育活动的动作要领,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为此,体育教师可以讲一些体育相关的新闻,也可以讲一些体育项目的由来等课外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体育明星的赛场英姿,让学生有自己的体育偶像,产生见贤思齐的学习动力。另外,体育锻炼必须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体育训练项目坚持21天,就能够养成坚定的训练习惯。教师在学生没有养成定时训练时间之前,必须加强监督与指导,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坚持下去了。终身体育意识并不仅仅是坚持体育运动,还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身体的激情,形成热爱体育的文化氛围,使体育训练能够真正陪伴学生的一生,在强健其体魄的同时,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1.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体育运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强健体魄上,还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紧密相连。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读书,没有经受体育训练的苦与累,没有体验过汗水的味道,是难以成长出健全的心智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与同伴互助与合作。这些运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还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时的健康心理,以及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这些都会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另外,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初中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更可以让学生逐渐产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舒缓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与身心发展。

2.为全民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动性,很容易培养与自身身心健康情况相符合的运动习惯与爱好。积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才能够最终实现全民终身体育运动。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很多普通百姓人家也开始重视运动与养生,但我国距离体育大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大爷大妈会在公园或者公共场所跳广场舞,或者饭后茶余爬山漫步,但相对于快节奏的繁忙生活来说,这也只是少数人群参与的健身运动,而且也缺乏运动健身的自觉。从初中体育开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养成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体育训练习惯,为全民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提高个人素养与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本身要对体育学科有执着的热爱,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激情,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热爱体育学习和训练。体育教师是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榜样。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体育训练技巧对于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的认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的。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体育要以身作则,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传输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渗透自身对于体育的文化认同,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将终身体育意识理念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2.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处于开花年华的初中学生,不仅身体生长快速,对于体育运动的反应也较为灵敏。同时,他们在体育训练方面也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体育教学中,死板僵硬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会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体育课堂,让学生切身处地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爱上体育运动,激励其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理念。教师可以将体育活动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创造丰富的室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喜爱和好奇。如,可以结合春夏秋冬的四季特点,可以组织与季节相关的体育活动,如春游、夏泳、秋赛、冬跑等典型的越野运动训练。另外,也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如何开展一些游戏性的体育活动。这样,在提高学生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爱好。

3.在体育课堂中添加趣味性游戏活动

增强学生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体育课堂要结合相关的运动渗透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通过学生掌握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项体育设施,并不断丰富运动的项目与类型。在乏味的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活动,如与数学学科相结合,玩“五毛一块”游戏:规定男生一块,女生五毛。教师要求一个学生喊出钱数如“三块五”,其余学生则自由组合,钱数刚好三块五毛的小组胜出。钱多钱少的小组都算输。钱数多的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踢人,钱数少的可以赶紧吸收人员。但要求学生反应快,计算准确。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了室外场地的作用。体育游戏以丰富的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游戏活动吸引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激发。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锻炼方法才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一旦锻炼方式不合乎常理,极有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的同时影响后续的发展。如投篮技巧指点不到位,学生投篮命中率低,就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绪,影响后续的其他项目的学习。实心球等投掷运动没有掌握要领,不仅仅可能将球投偏,还可能对投掷人的关节造成损伤。因此,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良好锻炼习惯养成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了解相关体育知识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要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更应该监督和鼓励学生进行多次训练,掌握活动要领,促进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

四、

初中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还与学生个体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化的人才息息相关。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学生的体育训练就会更加自觉,也会为促进未来社会全民健身奠定社会基础。尤其是在如今终身体育思想越发普及的情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丰富课堂内容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对于体育的良好认知,从而培养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未来社会全民健身打好人员与社会两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建丽.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0):31.

[2] 张立峰.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赤子,2019(29):254.

[3] 李祥操.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0(08):48.

[4] 陈岩.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02).

[5] 李朝晖.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7):207.

[6] 江小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