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刍议利用绘本培养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 巫千金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培智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绘本故事内容与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对智障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绘本教学对于培养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首先对智障学生口语交际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如何选择适合绘本,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绘本活动等方面阐述开展绘本教学的对策措施,以期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词】智障学生;绘本故事;培养;口语交际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智障学生应具有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说普通话;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社会交往,养成文明的沟通习惯。”为了让智障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培养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非常重要。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说明一定主题的图画故事书,绘本图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清晰,文字较少,精练简洁,贴近生活,绘本内容与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对智障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绘本教学,对培养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智障学生口语交际的特点
智障学生生活空间狭小,一般仅限于与家长交往,有些家长因孩子智障或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交流。由于智力低,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很多内容听了不明白什么意思,生活中缺少交际的机会。智障学生口语交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倾听不认真,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晰,如“红旗”发成“红提”,“吃饭”发成 “低饭”,“锅”发成“沟”等等;交流时词不达意,如一年级学生张某霖,教师问他:“我叫什么老师?”他回答:“妈妈”,教师指着苹果问:“这是什么。”他回答:“红色”;交流时用词或用语不当,如有的智障学生叫高年级的大哥哥:“叔叔好”,和老师告别时说:“小朋友,再见。”引得师生都笑了。由于智障生的错误表达,阻碍了他们正常地与人沟通与交流。
二、选择适合绘本,激发交流欲望
现在绘本种类繁多,五花八门,选择合适的绘本非常重要。对于智障学生阅读的绘本应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选择,尽量选择图多文少,画面清晰,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绘本。只有智障学生听得懂,看得懂,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智障学生交流欲望。选择绘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择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绘本
由于智障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缺陷,缺乏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一些内容角色太多,画面丰富,图画与图画之间需要读者进行想象才能理解的绘本不适合智障学生阅读。图画模糊,色彩浅谈的绘本也难以引起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不起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选择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绘本,如《青蛙小弟睡午觉》,该绘本色彩鲜明,图画生动形象,智障学生能能看懂图意,结合绘本内容智障学生有话可说。
2.选择生活化的绘本
能够适应生活是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阅读,使智障学生能够理解绘本内容,并运用到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真正发挥绘本的作用。选择绘本内容应贴近智障学生生活实际。如《诚实的孩子》、《大卫不可以》、《苏菲生气了》等绘本内容对智障学生行为养成能到起很大促进作用,通过绘本内容的阅读教学,教育智障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中哪些行为不可以做,哪些行为可以做,如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等等。智障学生阅读时还可以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对比,使智障学生明白哪些才是正确的行为,在今后生活中学以致用,正确与人交往。
3.以生为本,改编绘本内容
选择绘本阅读教学应以生为本,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智力特点进行。绘本中有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绘本内容进行改编。首先,删除复杂内容,留下简单易懂的内容。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了让二年级培智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删除了一些形容词和一些毛毛虫所吃的事物,把内容进行了简化,这样智障学生阅读起来就简单易懂了。其次,对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修改。如绘本《过年啦!》内容中讲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吃汤圆,而笔者当地习俗年夜饭不是吃汤圆,而是吃白斩鸡,汤圆是元霄节吃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笔者把汤圆改成了白斩鸡。改编过的绘本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了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今后语言的表达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开展绘本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是训练的主阵地,绘本教学能有效地对智障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教学对智障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如善于提问,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等。
1.善于提问,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听”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能力,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如不认真倾听,那么智障生与人交流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使得交际无法继续下去。智障生由于智力低下,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如正常孩子,听懂别人说什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于智障生学会倾听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在讲绘本故事前,先设置问题,再用较慢的语速给学生讲绘本故事,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听,有目的地听,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听。如讲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小猪都问了谁?他每次是怎么问别人的?别人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故事,听完后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一遍没听明白,可以听多遍,通过反复训练,培养智障学生倾听的习惯,为口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2.指导看图,激活交际思维
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是绘本的生命,在绘本中扮演着鲜明、活泼的角色。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的人是谁?他是怎样做的?表情如何?学生们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时,往往激动不已,交际思维马上被激活了,都纷纷举手。如笔者在绘本阅读教学《小猪变形记》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看看图中小猪的样子,小猪的表情。学生们看到小猪可爱的图画都有活可说:“小猪有大耳朵,小猪长得很高,小猪有长长的鼻子,小猪的脚绑了两个大弹簧。”许多句子一拥而出。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智障学生观察图,激活学生的交际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开展绘本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智障生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需要,而且是矫正语言缺陷的需要,这对于智障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非常重要。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活动是提高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能调动智障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智障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提升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绘本故事讲一讲
讲绘本故事是智障学生语言发展中一种较为高级的形式,是一个将阅读信息进行提取、再现、输出的过程。讲绘本故事首先必须阅读、理解内容、记忆内容并熟练掌握绘本内容,最后能熟练表达。笔者每学期指导本班轻度智障学生进行讲绘本故事比赛,为他们确立适合、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绘本内容阅读指导,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记住绘本内容中讲了什么人或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如指导学生讲《好饿的毛毛虫》、《小兔借盐》、《小熊找衣服》等绘本故事。通过一学期的指导,期末进行讲绘本故事比赛,评出班级故事大王,有的学生讲得通顺流利、有的还配上了自己的动作,一些重度智障的学生通过反复倾听,也能把绘本故事的大概意思讲出来。通过讲绘本故事活动,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增强表达自信心,提升了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绘本故事演一演
表达绘本故事是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更为高级的形式。智障学生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弱,直观、生动、具体情境中的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开展绘本故事表演活动,能让智障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和理解绘本内容。如在指导学生表演《小壁虎借尾巴》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特点,小壁虎尾巴断后的表情特点,小鱼、老牛、燕子的动作特点等。引导学生一起准备好表演的情境与道具,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服装,表演时学生模仿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等角色,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智障学生通过演绘本故事进一步直观体验、了解动物的特点,深刻理解了绘本内容,提高了智障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口语沟通交际能力。
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是智障学生在与人交往和主动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绘本能为智障学生创设沟通、交流的情境,激发智障学生主动交际。培养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老师应巧用、活用绘本,让智障学生愿说、敢说、会说。
参考文献:
[1]余耀.由图画书爱上阅读 [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福建省宁化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培养智障学生良好品德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XKT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