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应运

【作者】 毛玉聪

【机构】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维导图是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颜色等基本元素,将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的思维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简单化,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学会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各要素及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现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方面中的有效运用总结如下:
  一、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优化学生的课堂笔记上
  优秀的学习成绩从高效的课堂听课方式开始,高效的课堂听课方式又建立在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上,良好的课堂习惯又体现在有效的课堂笔记上。高中地理学科设计到天文、地质、地图、气象、计算等等多方面内容,知识点零碎繁多。从纷繁的知识点中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能有效帮助学生加强课堂理解力。如何理清零碎、枯燥的知识点,将零碎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体系在学生课堂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从纷繁的知识点中心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课堂笔记上。学会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有助于是帮助学生紧跟老师讲课节奏,把握知识的细节,建立知识的框架结构,把握知识结构的全局,使笔记条理化清晰化,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有效提高整合课堂知识的速度,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与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都有其独特性,导致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增加难度,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握课程的进度,展示教学内容,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普查知识的结构,列出关键词,将学生问题作为枝干,从点到面有重点的去讲解课本知识、拓展课本知识,从而使教学快速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结构明了,层次鲜明,具有图解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结构形象化的特点,将细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提取,直接重难点,能够将大段的文字移可视化的图像,色彩,符号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增加学生大脑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左右大脑的功能,激活整个大脑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有侧重点的去听课。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有效记忆课本知识增强记忆效果,从而达到获取更多地理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教学。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养上
  在教育更新过程中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思维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从多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认知和分析。思维导图是属于重要的知识记忆方式和知识展现方式,有着较高的灵活度和直观度的,借助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了解,让每个知识点相互之间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训练自身的逻辑性思维,提高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型能力。思维导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话语权交给学生本身的重要学习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占据主要位置,让他们自主探索新鲜事物,顺应时代的要求,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育教学,为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一种教育的革命。在地理学习中,通过构建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详细的知识体系。大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中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