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合作探究学习
【作者】 吕泰丽
【机构】 青海省大通县园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与发展,对美术教学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美术教师欢迎的教育方式,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顺应新课改的需求,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有效合作探究学习;美术课堂
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也重视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和合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适度地开展合作学习。鉴于此,合作学习必须走出下列误区。
一、不要无效合作
新一轮课改后,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的确“动”了起来,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效率也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教师不明白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像一个旁观者,等待,观望;或者干脆做自己的事……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
二、提高合作成效
1.形成策略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明确分工,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一般来说程度好的学生会首先将自己的理解、意见、建议说出来,学困生若无独立的思考时间,则其学习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当反馈检查时,学困生也能作答,但这并不是他们思考所得。因此,合作前组内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反馈时,教师也要把“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的口头禅改为“哪组代表愿意说一说”。
2.把握契机“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不要大事小事都合作,要有合作的必要,且不宜过多。尤其是低年级,在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尽量少合作。那么何时合作为佳?
1.在出现新知识,需要互相理解时;2.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3.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执时;4.强化知识时。
美术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和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知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的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组织他们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时效性。
总之,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不能走向僵化,更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在熟练运用“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变式”,要不断创新、追求高效,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法宝。只要我们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出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就一定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运用。
关键词:有效合作探究学习;美术课堂
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也重视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和合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适度地开展合作学习。鉴于此,合作学习必须走出下列误区。
一、不要无效合作
新一轮课改后,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的确“动”了起来,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效率也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教师不明白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像一个旁观者,等待,观望;或者干脆做自己的事……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
二、提高合作成效
1.形成策略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明确分工,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一般来说程度好的学生会首先将自己的理解、意见、建议说出来,学困生若无独立的思考时间,则其学习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当反馈检查时,学困生也能作答,但这并不是他们思考所得。因此,合作前组内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反馈时,教师也要把“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的口头禅改为“哪组代表愿意说一说”。
2.把握契机“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不要大事小事都合作,要有合作的必要,且不宜过多。尤其是低年级,在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尽量少合作。那么何时合作为佳?
1.在出现新知识,需要互相理解时;2.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3.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执时;4.强化知识时。
美术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和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知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的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组织他们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时效性。
总之,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不能走向僵化,更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在熟练运用“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变式”,要不断创新、追求高效,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法宝。只要我们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出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就一定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