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作者】 罗 亮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群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导入无疑是打造高效性教学课堂以及启迪小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金钥匙。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越来越多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意识到优化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设悬念;多媒体;故事诱导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课堂导入犹如一首歌曲的旋律,抑或是一出好戏的预告。旋律的动听与否决定了歌曲动听与否,而戏剧预告内容吸引力的高低则决定了观众的数量,这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优劣性能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同样的道理。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几点课堂导入拙见仅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新意识培养而言十分有效。教师可将课堂数学教学导入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激发其学习动力。例如,在导入“混合运算”这部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一个物品传递游戏,并加入一些小玩具等。教师将写有算式的小卡片进行混合,学生需迅速计算出卡片上的答案,下一个同学再继续接力。当小组成员答对的数量达到要求之后,便可以得到奖励的玩具。同时,学生若是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鼓励奖品,调动学生的学习信心。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没有答对的部分,展开混合运算教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不仅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还能学习到新知识,锻炼计算能力。
  二、事件导入,提高能力
  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便会密切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数学教师就应建构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关联,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作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4 ;笔者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一内容中,创设了以下生活问题情境。
  师:今天早上我花了5分钟从家步行到学校,小明同学花了4分钟从家步行到学校,你们认为谁走得更快一些?
  生1:当然是小明快啦。
  师:真的吗?有没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答案呢?
  生2:无法比较啊,根本没有给出路程。
  师:不错,那我再把路程添上。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是400米,早上花了5分钟步行到学校;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360米,早上花了4分钟步行到学校,请问谁走得更快一些?能直接得出答案吗?
  生3:不能,因为所用时间不一样。
  师:那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比较谁走得更快一些呢?
  生4:我认为可以从每1分钟步行的路程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速度进行比较。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通过路程、时间和速度来探究我和小明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笔者借助学生身边的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以这种真实自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
  三、设疑式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巧妙设疑,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课始,我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小花和小官是一对好朋友,他俩各自做了一个长方形相框。小花做的相框是长6分米,宽2分米;小官做的相框是长4分米,宽3分米。他们一起来到玻璃店,为相框按玻璃,在付钱时,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听后都大感奇怪,纷纷追问原因。我说:“当同学们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后,便知道老板的做法是否合理。”这样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专注于课堂学习。
  四、趣味式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先出示14.5和145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这样描述:“由于145大,有点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它小的14.5。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非常生气,趁145睡觉时,小数点就悄悄地从5的右下角跑到1的右下角。同学们说,第二天,145(1.45)还会飞扬跋扈吗?可见,小数点的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样的导入方式,将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五、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
  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导入小学数学加减基础运算的教学时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将一些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角色或明星人物导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些人物的引入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老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假设灰太狼抓了5只羊,喜羊羊救出其中2只,灰太狼又抓回4只,请问灰太狼手里一共有多少头羊?”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快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学生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加减基础运算的规律,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一堂课开始前的导入环节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格式或模板。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当时社会的热点时事来设计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注意导入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有了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开头,教学课堂的开展一定会是流畅且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