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幼小衔接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吕金光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凤凰城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言表达是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我园把语言教育贯穿在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经过小、中班的学习幼儿的语言学习有了良好的积累和发展,但是升入大班后我们发现仍有部分孩子在语言能力中存在一些问题: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结合幼儿语言表达呈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探寻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使幼儿爱说、会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提高语言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为进入小学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对于幼儿说话行为的培养,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敢说”,即要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许多幼儿都比较内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表现的羞怯甚至逃避。所以,我就鼓励幼儿去说。先要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在根据幼儿的兴趣多开展一些表演之类的语言游戏活动,并鼓励幼儿参与进来,给予他们游戏性体验,感受语言的乐趣。
第二,“会说”,即要鼓励幼儿善于表达。这是在前面“敢说”基础之上的语言表达要求,包括选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准确地表达。许多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会出现用词不当、语序混乱、断断续续等现象,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去采取不同措施。首先,是要丰富幼儿词汇量,并教会幼儿正确的用词方法。我运用各种媒介特别是多媒体来扩展幼儿视野,帮助幼儿认识身边各种事物及现象。其次,我在示范的时候要尽量减慢语速,让幼儿听清楚,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有语序混乱,说话断续的幼儿缓慢地说话,以达到语言表达的通顺连贯。
第三,在幼儿实现敢于并且善于表达的时候,老师就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平台去展现自己,发展自己。老师要开展必要的谈话与讲述等活动,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活动过程中要中要根据幼儿状态充分运用游戏、提问等多种策略,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与启发性,以及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
(一)利用晨间谈话拉近和孩子交流的距离。在晨间接待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和时间,发挥它的功效,拉近和孩子交流的距离。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
(二)引导每个幼儿面向集体大胆表达。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想说,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奖品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
二、在语言讲述活动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培养孩子们大胆表达的积极性和表达的能力。
(一)观察讲述。观察是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我一次次的引导,幼儿在他们的讲述中开始了解和熟悉讲述或编故事的基本要素,大大提高了幼儿讲述的完整性。
(二)排图讲述。训练孩子根据提供的故事线索,在观察和分析图片的基础上,能合理将图片排序,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内容,同时能体会到多种故事情节带了的乐趣。在《乌鸦和狐狸》中教师在引导孩子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后,鼓励孩子们大胆排图,并能大胆讲述故事。
(三)经验讲述。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旅行途中的见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
(四)主题讲述。俗话说语言是思维的镜子。通过主题讲述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自由想象和思维能力。我开展了《假如我会飞》主题讲述。孩子们的讲述充满了想象:假如我会飞,我会周游各个国家;假如我会飞,我会去宇宙探险、假如我会飞很爽、假如我会飞很快乐、假如我会飞看天有没有变化、假如我会飞看看老鹰是什么样子等等。
三、多种途径和方法的有机渗透,提高语言表达的兴趣
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孩子们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体验一下,表演一下等,实现多种语言的转变。展现语言表达的魅力。
(一)诗歌仿编活动。在教学中我发现6岁左右的孩子知识经验比较丰富,抽象思维也有良好的发展,他们已能有感情地叙述自己的见闻和描述具体的事物。而且,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是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他们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而是会通过模仿,不断总结,使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得日益灵活多变,也是为小学作文创作能力打下基础。
(二)故事续编活动。故事续编是对故事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己组织语言连贯讲述。是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表现。
如语言活动《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中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了?结果怎样等?鼓励孩子发挥想象,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积极参与创编故事的活动,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自信地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用较准确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三)看图创编故事。记得语言活动《逃家小兔》第一次教学活动,我没有直接按照《教学参考书》内容而是引导孩子先看图自由想象故事的情节。引导孩子们看一看图书的内容,请他们想一想图上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的讲述和故事原文不一样。有的孩子说是小兔子和妈妈一起到外面玩,碰到了小鱼、石头、花朵等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形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贯穿幼儿刚入园到整个幼儿教育阶段的语言表达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引领家长,家园配合,提高家长在幼儿语言表达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家园配合引导孩子们愿意说,会说、说得自信而精彩。
一、积极探寻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使幼儿爱说、会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提高语言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为进入小学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对于幼儿说话行为的培养,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敢说”,即要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许多幼儿都比较内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表现的羞怯甚至逃避。所以,我就鼓励幼儿去说。先要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在根据幼儿的兴趣多开展一些表演之类的语言游戏活动,并鼓励幼儿参与进来,给予他们游戏性体验,感受语言的乐趣。
第二,“会说”,即要鼓励幼儿善于表达。这是在前面“敢说”基础之上的语言表达要求,包括选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准确地表达。许多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会出现用词不当、语序混乱、断断续续等现象,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去采取不同措施。首先,是要丰富幼儿词汇量,并教会幼儿正确的用词方法。我运用各种媒介特别是多媒体来扩展幼儿视野,帮助幼儿认识身边各种事物及现象。其次,我在示范的时候要尽量减慢语速,让幼儿听清楚,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有语序混乱,说话断续的幼儿缓慢地说话,以达到语言表达的通顺连贯。
第三,在幼儿实现敢于并且善于表达的时候,老师就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平台去展现自己,发展自己。老师要开展必要的谈话与讲述等活动,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活动过程中要中要根据幼儿状态充分运用游戏、提问等多种策略,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与启发性,以及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
(一)利用晨间谈话拉近和孩子交流的距离。在晨间接待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和时间,发挥它的功效,拉近和孩子交流的距离。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
(二)引导每个幼儿面向集体大胆表达。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想说,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奖品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
二、在语言讲述活动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培养孩子们大胆表达的积极性和表达的能力。
(一)观察讲述。观察是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我一次次的引导,幼儿在他们的讲述中开始了解和熟悉讲述或编故事的基本要素,大大提高了幼儿讲述的完整性。
(二)排图讲述。训练孩子根据提供的故事线索,在观察和分析图片的基础上,能合理将图片排序,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内容,同时能体会到多种故事情节带了的乐趣。在《乌鸦和狐狸》中教师在引导孩子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后,鼓励孩子们大胆排图,并能大胆讲述故事。
(三)经验讲述。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旅行途中的见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
(四)主题讲述。俗话说语言是思维的镜子。通过主题讲述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自由想象和思维能力。我开展了《假如我会飞》主题讲述。孩子们的讲述充满了想象:假如我会飞,我会周游各个国家;假如我会飞,我会去宇宙探险、假如我会飞很爽、假如我会飞很快乐、假如我会飞看天有没有变化、假如我会飞看看老鹰是什么样子等等。
三、多种途径和方法的有机渗透,提高语言表达的兴趣
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孩子们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体验一下,表演一下等,实现多种语言的转变。展现语言表达的魅力。
(一)诗歌仿编活动。在教学中我发现6岁左右的孩子知识经验比较丰富,抽象思维也有良好的发展,他们已能有感情地叙述自己的见闻和描述具体的事物。而且,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是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他们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而是会通过模仿,不断总结,使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得日益灵活多变,也是为小学作文创作能力打下基础。
(二)故事续编活动。故事续编是对故事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己组织语言连贯讲述。是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表现。
如语言活动《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中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了?结果怎样等?鼓励孩子发挥想象,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积极参与创编故事的活动,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自信地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用较准确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三)看图创编故事。记得语言活动《逃家小兔》第一次教学活动,我没有直接按照《教学参考书》内容而是引导孩子先看图自由想象故事的情节。引导孩子们看一看图书的内容,请他们想一想图上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的讲述和故事原文不一样。有的孩子说是小兔子和妈妈一起到外面玩,碰到了小鱼、石头、花朵等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形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贯穿幼儿刚入园到整个幼儿教育阶段的语言表达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引领家长,家园配合,提高家长在幼儿语言表达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家园配合引导孩子们愿意说,会说、说得自信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