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指导作文修改中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作者】 雷志刚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宝五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师应运用教学智慧让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指导学生有效评改作文可以点燃学生写作激情。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是点燃学生修改及写作激情的一簇火苗;培养主人翁意识是激发学生修改及写作兴趣的基本保障;有的放矢是达到作文修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华丽转身”文章是打开作文神秘花园的一把钥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靠语文教师通过长期课堂内外写作训练以养成丰厚的素养。笔者的很多同仁谈及指导学生写作时怨声载道,甚至个别人说在作文教学中有“失语”“无为”之感;而学生呢,一提及写作文则会唉声叹气,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表达,绞尽脑汁凑够了字数却被老师三言两语打发。慢慢地学生写作呈现才思枯竭的情况,写作素材单一,情感不丰富,一写作文就瞎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能力与情感的重要体现,也是老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与体验的结晶。
既然指导写作和批改作文让语文教师头疼效果甚微,而且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笔者今年开学初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琢磨出一种既有效果又能让老师轻松的作文批改模式——学生自评互改。这绝不是老师为了偷懒,即便是偷懒也是理直气壮,因为这是为作文教学找的一条活路,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针对以上现象,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评改以此点燃学生写作激情,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是点燃学生修改及写作激情的一簇火苗。《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修改的意义于教师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只是教师明白这一点还不行,得让学生知晓,而且要由感性和理性认知上升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落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古今中外作家反复修改著作最后成名成家的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反复打磨文章的重要性。如讲述“一部《红楼梦》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因僧敲月下门而留下文坛佳话的贾岛、韩愈”“因一个绿字修改若干次的王安石”......由此学生慢慢会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佳作是千锤百炼才形成的,他们就会有兴趣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拙作”,将其雕琢为一棵会开花的树。
二是培养主人翁意识是激发学生修改及写作兴趣的基本保障。每学期初师生可以共同制定针对某一个时间段的“作文公约”。“作文公约”订立这段时间习作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文书写、卷面、字数、标点、语言、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修改等要求,分项分层确立评价体系,“公约”成稿后,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在上面签字表示认可,而且写上简短的承诺书。作文目标的确定要分阶段循序渐进,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如本学期第一周笔者让学生写了《我是中学生啦》,第二周写的是《美丽校园,我来了》,或许是因为对作文教学有较高的要求,两周以来发现班上找不到几篇好作文可以作为范文,而且多数同学作文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如格式、字数、卷面书写、有具体内容等,因此笔者征求学生意见后大家调整九月作文“公约”——达够字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字和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具体内容可写,懂得自然分段。笔者考虑的是先把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以后再提中心、材料、感情的要求,慢慢过渡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安排、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
三是有的放矢是达到作文修改目标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每次作文评改课应该做到聚焦,针对某一点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只有一次完成一个分目标,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期望学生在某一点上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在习作训练后,会先浏览学生作文初稿,了解情况后确定评改重点。如在写《校园一角》后,笔者发现学生描写景物生硬,缺乏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而且观察视角也很单一,因此确定本次作文评改课上主要解决学生“妙用修辞写景”和“改变观察视角”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的放矢进行修改。
四是“华丽转身”文章是打开作文神秘花园的一把钥匙。在作文评改进入具体操作阶段时,笔者一般安排的是三轮互改,现阶段班上学生前面两轮互改都还只是停留在基础关,标点、格式、文字、语句、修改语病;第三轮目前只在部分同学间进行,写作能力较强的才参加第三轮评改,可以尝试着从中心、选材料、感情表达、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每轮批改者分别使用蓝色、紫色、红色的笔,不然作文回到原创者手中,不知道是谁的意见。
完成以上几轮之后,作文回到习作者手中,需要原创者根据批改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重新修正、定稿并誊写。当每个人的第二次创作完成后,将作文交给组长,组长召集组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荐本组的最优作品;二是推荐本次修改进步最明显的作文。经过这些活动后本次作文修改训练才宣告完成。每隔几周,就可以把搜集的升格成功的作文编辑优秀作文集,既可以相互学习,又能激励更多孩子认真写作,好好评改。长期坚持习作训练,修改指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拥有一把打开作文神秘花园的钥匙。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作文自评互改,是目标明确的思维训练过程,在批改中,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这更是一个评判、鉴赏的过程,对学生的审美鉴赏的培养,以及促进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吸收与传承,都很有帮助。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同学们不仅懂得如何评价作文,而且也知道我们的文章怎样才会光彩照人,以后要积极的吸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写作不再是“拦路虎”,教师也能够轻松走出一条愉悦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发现,语文课堂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靠语文教师通过长期课堂内外写作训练以养成丰厚的素养。笔者的很多同仁谈及指导学生写作时怨声载道,甚至个别人说在作文教学中有“失语”“无为”之感;而学生呢,一提及写作文则会唉声叹气,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表达,绞尽脑汁凑够了字数却被老师三言两语打发。慢慢地学生写作呈现才思枯竭的情况,写作素材单一,情感不丰富,一写作文就瞎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能力与情感的重要体现,也是老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与体验的结晶。
既然指导写作和批改作文让语文教师头疼效果甚微,而且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笔者今年开学初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琢磨出一种既有效果又能让老师轻松的作文批改模式——学生自评互改。这绝不是老师为了偷懒,即便是偷懒也是理直气壮,因为这是为作文教学找的一条活路,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针对以上现象,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评改以此点燃学生写作激情,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是点燃学生修改及写作激情的一簇火苗。《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修改的意义于教师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只是教师明白这一点还不行,得让学生知晓,而且要由感性和理性认知上升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落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古今中外作家反复修改著作最后成名成家的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反复打磨文章的重要性。如讲述“一部《红楼梦》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因僧敲月下门而留下文坛佳话的贾岛、韩愈”“因一个绿字修改若干次的王安石”......由此学生慢慢会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佳作是千锤百炼才形成的,他们就会有兴趣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拙作”,将其雕琢为一棵会开花的树。
二是培养主人翁意识是激发学生修改及写作兴趣的基本保障。每学期初师生可以共同制定针对某一个时间段的“作文公约”。“作文公约”订立这段时间习作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文书写、卷面、字数、标点、语言、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修改等要求,分项分层确立评价体系,“公约”成稿后,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在上面签字表示认可,而且写上简短的承诺书。作文目标的确定要分阶段循序渐进,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如本学期第一周笔者让学生写了《我是中学生啦》,第二周写的是《美丽校园,我来了》,或许是因为对作文教学有较高的要求,两周以来发现班上找不到几篇好作文可以作为范文,而且多数同学作文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如格式、字数、卷面书写、有具体内容等,因此笔者征求学生意见后大家调整九月作文“公约”——达够字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字和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具体内容可写,懂得自然分段。笔者考虑的是先把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以后再提中心、材料、感情的要求,慢慢过渡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安排、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
三是有的放矢是达到作文修改目标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每次作文评改课应该做到聚焦,针对某一点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只有一次完成一个分目标,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期望学生在某一点上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在习作训练后,会先浏览学生作文初稿,了解情况后确定评改重点。如在写《校园一角》后,笔者发现学生描写景物生硬,缺乏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而且观察视角也很单一,因此确定本次作文评改课上主要解决学生“妙用修辞写景”和“改变观察视角”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的放矢进行修改。
四是“华丽转身”文章是打开作文神秘花园的一把钥匙。在作文评改进入具体操作阶段时,笔者一般安排的是三轮互改,现阶段班上学生前面两轮互改都还只是停留在基础关,标点、格式、文字、语句、修改语病;第三轮目前只在部分同学间进行,写作能力较强的才参加第三轮评改,可以尝试着从中心、选材料、感情表达、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每轮批改者分别使用蓝色、紫色、红色的笔,不然作文回到原创者手中,不知道是谁的意见。
完成以上几轮之后,作文回到习作者手中,需要原创者根据批改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重新修正、定稿并誊写。当每个人的第二次创作完成后,将作文交给组长,组长召集组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荐本组的最优作品;二是推荐本次修改进步最明显的作文。经过这些活动后本次作文修改训练才宣告完成。每隔几周,就可以把搜集的升格成功的作文编辑优秀作文集,既可以相互学习,又能激励更多孩子认真写作,好好评改。长期坚持习作训练,修改指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拥有一把打开作文神秘花园的钥匙。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作文自评互改,是目标明确的思维训练过程,在批改中,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这更是一个评判、鉴赏的过程,对学生的审美鉴赏的培养,以及促进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吸收与传承,都很有帮助。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同学们不仅懂得如何评价作文,而且也知道我们的文章怎样才会光彩照人,以后要积极的吸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写作不再是“拦路虎”,教师也能够轻松走出一条愉悦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发现,语文课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