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幼儿三雅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 余光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镇雅颂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从社会不雅事件谈起,引入对幼儿进行“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兴趣良好”的三雅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三雅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基本策略方面进行了思考阐述。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三雅;三雅教育;语言;行为;兴趣;品德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应当为人的后继学习、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服务,乃至为建设更健康、更文明、更高雅的社会环境服务。
一、社会不雅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导致了15人丧生,震惊社会。悲剧竟是因为,道路改建,一名女乘客未在自己想下车的站点下车,便与司机争吵,导致车辆失控,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仅时隔一天,北京市丰台洪泰路,一位女乘客同样因公交车坐过站想要中途下车未果,提起牛奶箱打向司机,司机紧急刹车,车内乘客摔倒一片,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刮蹭,险些又酿成一场车祸。
还有“高铁女事件”。一名女教师为了等自己的丈夫上车,双手把门不让高铁发动,导致高铁延迟4分钟发车;青海茶卡盐湖垃圾堆成山,景区管理员收拾不过来,导致景区暂停放开……
近年来,像这样因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而导致的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像“尊重司机、礼貌乘车”、“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这样最基本的文明行为,在许多成人身上依旧缺乏?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养成,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导致了表达粗暴、无法正确排解情绪,表现出各种缺乏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不雅行为。
二、幼儿三雅教育的概念
习得文明的行为习惯,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且持久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我国俗语中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就是指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行教育培养重要且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将“品行“分化语言、行为、兴趣三个部分,即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兴趣良好的“三雅”教育进行论述。
三、幼儿三雅教育的目的
三雅教育的目的即在进行教育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三雅教育后希望其形成某种良好的言、行、趣,并且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预期的美好状态,就是从预期的三雅教育效果出发,来说明三雅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三雅教育的目的是三雅教育的最终结果,该结果既然是通过幼儿这一中介来实现,那么教育者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了体现,就可以说三雅教育目标实现了。由此可见,三雅教育目的实现与否的评价指标是以幼儿在三雅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言、行、趣的好坏作为标准的。
四、幼儿三雅教育的内容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分别对应的年龄段是0—3岁、3—7岁、8—11岁。幼儿阶段,正好对应前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属于较低级道德思维发展阶段,故幼儿三雅教育要结合其认知水平和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说幼儿三雅教育内容应当有层次性。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三雅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爱祖国、爱集体的良好思想品德
2.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习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发展社交能力
4.形成必要的行为规范
5.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五、幼儿三雅教育的策略思考
幼儿三雅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有年龄的层次性,基于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的情感教育是基础
《纲要》指出,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让幼儿的童年快乐而有意义。所以,幼儿的三雅教育要融入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中,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常态,才能提升三雅教育的时效性。
幼儿园可以利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可以让幼儿用具体的方式感受“我长大了”,让幼儿找出自己小时候穿戴的衣服、鞋子、帽子来比较一下自己的变化,进而引出“小时候的我”系列活动。而在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观看视频、玩当妈妈游戏,感受自己长大的过程中,妈妈怀孕、生产的艰难、家人照顾自己的辛苦、老师带自己学习的关爱,从而强化幼儿对生命、家人、对老师、对同伴的爱。
(二)游戏活动是重要途径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常见游戏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进入“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体验中,进而学习相应的角色应当注意的语言、行为规范,感受相应角色的兴趣、爱好。例如,在主题活动《职业小达人》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职业。在《认识医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在教室建立了一个“小医院”,幼儿扮演“医生”或者“病人”,有的“病人”插队,引起了冲突,在分析、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看病要排队、挂号、遵守秩序;而医生也体验到为病人看病要细心,说话要温柔,也体验到病人多的时候,医生很辛苦,我们看完病应当对医生说谢谢,您辛苦了。通过游戏活动,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种亲身的体验,让幼儿自然习得了雅言、雅行,并感受到了角色扮演游戏这种雅趣。
(三)家庭熏陶不可缺少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趣及整个家庭环境都对幼儿的三雅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在她的随笔《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中说:‘只要夫妇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礼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观念是人内心重要的自我管理力量,而这种观念最初就是来自父母、来自家庭。
幼儿园应当利用各种途径,采用不同的方式,给家长进行三雅教育的知识宣传,不仅要告诉家长正确的理念,还有有具体的方法。不同幼儿要定期交流、回访。
(四)关注一日生活的细节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三雅教育的重要“战场”,其内容非常丰富,用餐、喝水、睡眠、整理物品等。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中习得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榜样示范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把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图化,比如“入园三件事”、“睡前三件事”的图标暗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每个生活环节编一首儿歌或者定下一首音乐,每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用儿歌和音乐进行提示。
结语
苏联著名教育教马卡连柯曾说:“正确合理且适合标准的教育幼儿,比做再教育的工作要容易得多。”如果人年纪最小的幼儿时期养成了不良的言、行、趣,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无数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三雅教育的消极因素越多,养成三雅行为就越难,因为再教育需要经历漫长的抵制、反复、醒悟的过程。而类似“公交车坠江”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分秒之间,根本不会有醒悟的机会。
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三雅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更关系到未来社会的人文环境。而三雅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不自觉地模仿到自觉地遵守,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一个有三雅品质的人,在“德”与“失德”的选择中,不论人前、人后他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小善良正直,长大后成为爱亲人、爱家庭、爱国家的人。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要从幼儿期开始就为他们形成“三雅”品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201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李季湄,《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与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商晓燕,《浅析生活环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策略》,2018年
[5]杨行、成云,《关于我国幼儿德育的几点思考》,2014年
[6]李华生主编,《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三雅;三雅教育;语言;行为;兴趣;品德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应当为人的后继学习、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服务,乃至为建设更健康、更文明、更高雅的社会环境服务。
一、社会不雅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导致了15人丧生,震惊社会。悲剧竟是因为,道路改建,一名女乘客未在自己想下车的站点下车,便与司机争吵,导致车辆失控,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仅时隔一天,北京市丰台洪泰路,一位女乘客同样因公交车坐过站想要中途下车未果,提起牛奶箱打向司机,司机紧急刹车,车内乘客摔倒一片,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刮蹭,险些又酿成一场车祸。
还有“高铁女事件”。一名女教师为了等自己的丈夫上车,双手把门不让高铁发动,导致高铁延迟4分钟发车;青海茶卡盐湖垃圾堆成山,景区管理员收拾不过来,导致景区暂停放开……
近年来,像这样因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而导致的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像“尊重司机、礼貌乘车”、“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这样最基本的文明行为,在许多成人身上依旧缺乏?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养成,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导致了表达粗暴、无法正确排解情绪,表现出各种缺乏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不雅行为。
二、幼儿三雅教育的概念
习得文明的行为习惯,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且持久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我国俗语中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就是指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行教育培养重要且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将“品行“分化语言、行为、兴趣三个部分,即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兴趣良好的“三雅”教育进行论述。
三、幼儿三雅教育的目的
三雅教育的目的即在进行教育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三雅教育后希望其形成某种良好的言、行、趣,并且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预期的美好状态,就是从预期的三雅教育效果出发,来说明三雅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三雅教育的目的是三雅教育的最终结果,该结果既然是通过幼儿这一中介来实现,那么教育者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了体现,就可以说三雅教育目标实现了。由此可见,三雅教育目的实现与否的评价指标是以幼儿在三雅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言、行、趣的好坏作为标准的。
四、幼儿三雅教育的内容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分别对应的年龄段是0—3岁、3—7岁、8—11岁。幼儿阶段,正好对应前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属于较低级道德思维发展阶段,故幼儿三雅教育要结合其认知水平和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说幼儿三雅教育内容应当有层次性。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三雅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爱祖国、爱集体的良好思想品德
2.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习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发展社交能力
4.形成必要的行为规范
5.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五、幼儿三雅教育的策略思考
幼儿三雅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有年龄的层次性,基于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的情感教育是基础
《纲要》指出,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让幼儿的童年快乐而有意义。所以,幼儿的三雅教育要融入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中,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常态,才能提升三雅教育的时效性。
幼儿园可以利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可以让幼儿用具体的方式感受“我长大了”,让幼儿找出自己小时候穿戴的衣服、鞋子、帽子来比较一下自己的变化,进而引出“小时候的我”系列活动。而在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观看视频、玩当妈妈游戏,感受自己长大的过程中,妈妈怀孕、生产的艰难、家人照顾自己的辛苦、老师带自己学习的关爱,从而强化幼儿对生命、家人、对老师、对同伴的爱。
(二)游戏活动是重要途径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常见游戏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进入“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体验中,进而学习相应的角色应当注意的语言、行为规范,感受相应角色的兴趣、爱好。例如,在主题活动《职业小达人》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职业。在《认识医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在教室建立了一个“小医院”,幼儿扮演“医生”或者“病人”,有的“病人”插队,引起了冲突,在分析、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看病要排队、挂号、遵守秩序;而医生也体验到为病人看病要细心,说话要温柔,也体验到病人多的时候,医生很辛苦,我们看完病应当对医生说谢谢,您辛苦了。通过游戏活动,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种亲身的体验,让幼儿自然习得了雅言、雅行,并感受到了角色扮演游戏这种雅趣。
(三)家庭熏陶不可缺少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趣及整个家庭环境都对幼儿的三雅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在她的随笔《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中说:‘只要夫妇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礼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观念是人内心重要的自我管理力量,而这种观念最初就是来自父母、来自家庭。
幼儿园应当利用各种途径,采用不同的方式,给家长进行三雅教育的知识宣传,不仅要告诉家长正确的理念,还有有具体的方法。不同幼儿要定期交流、回访。
(四)关注一日生活的细节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三雅教育的重要“战场”,其内容非常丰富,用餐、喝水、睡眠、整理物品等。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中习得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榜样示范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把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图化,比如“入园三件事”、“睡前三件事”的图标暗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每个生活环节编一首儿歌或者定下一首音乐,每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用儿歌和音乐进行提示。
结语
苏联著名教育教马卡连柯曾说:“正确合理且适合标准的教育幼儿,比做再教育的工作要容易得多。”如果人年纪最小的幼儿时期养成了不良的言、行、趣,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无数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三雅教育的消极因素越多,养成三雅行为就越难,因为再教育需要经历漫长的抵制、反复、醒悟的过程。而类似“公交车坠江”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分秒之间,根本不会有醒悟的机会。
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三雅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更关系到未来社会的人文环境。而三雅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不自觉地模仿到自觉地遵守,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一个有三雅品质的人,在“德”与“失德”的选择中,不论人前、人后他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小善良正直,长大后成为爱亲人、爱家庭、爱国家的人。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要从幼儿期开始就为他们形成“三雅”品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201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李季湄,《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与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商晓燕,《浅析生活环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策略》,2018年
[5]杨行、成云,《关于我国幼儿德育的几点思考》,2014年
[6]李华生主编,《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