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作者】 暴晓砾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202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贯彻双减政策的实施,优化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了全国中小学校都在努力探索的内容。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这方面,也必须做出转变。所以,为了进一步契合双减政策完善教学工作,笔者将探究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科应如何优化设计和布置作业,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成绩,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但为了片面追求成绩的提升,忽视小学生个人感受,大量布置作业并所起到的效果也是甚微的,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更要合理完善和优化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效用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一、精挑细选设计课后作业
  小学数学是一门略微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搭配作业有助于完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尽管多做题,理论上是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但是把握规律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具体能力。坚决不能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就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作业,这样不仅不会提高成绩,还会打压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笔者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一次性给学生们设计太多复杂的题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负担。如果只布置很少的题目,又不能起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握好数学练习题的质量,尽可能做到精简。
  例如:平时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会搭配课堂练习册,没教学完一节内容,教师就会让学生把练习册上对应的题目做完作为巩固,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不用费太多功夫。但是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每次学完一节课就要做好几页题,这是极其考验小学生做题能力的。所以,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之下,精挑细选,适当精简作业是很有必要的。以“小数乘法”这一节知识为例,本节内容包含大量的计算题,光是练习册上只考察学生计算能力的题目就有好多道。如果一次性把所有的题目都布置下去,势必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对作业内容进行精简,比如练习册上已经有了一道综合性的考察计算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小数乘法练习题,那么之前那些单纯考察计算能力或者思辨能力的题目,就可以删减一部分,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布置作业的能力。
  二、拿捏好定时定量的原则
  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布置作业这方面,教师需要拿捏好定时定量的布置原则,过去,数学教师往往不会考虑学生写作业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按照教学经验和直觉,直接安排教学任务就可以,不过,现如今,政策要求,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分配到每个科目之中,实际上,学生只有20到30分钟的时间做数学作业。尽管要求写作业的时间变短了,但只要教师的作业布置质量足够好,教学成绩其实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教学“运算律”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其实,学习运算律的相关内容并不具备太高的难度,但是要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运算律的应用场景,分析出什么情况用哪一种运算律还是比较困难的。适当的练习,丰富做题经验,其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出现作业题目中的情景时,为了简化运算使用哪一种教学方式会比较好。另外,教室还可以在每天的作业旁边设定时间,按照一般学生的水平来,估计学生写作业的时长,把这个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左右即可。当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但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考虑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这部分学生的做题速度。所以把握好定时定量的原则,根本就是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做题能力,规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有了必要的时间尺度之后,学生只需要把自己完成作业的耗时与教师规定的耗时做对比,就能够发现自己也在数学学习方面上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完善教学。
  三、多布置开放实践性作业
  书面作业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枯燥的,不过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的时候,笔者发现,其实很多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可能。尤其是教学那些比较带有趣味性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这种作业并不会给小学生带来太大的负担,反而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往往实践性的作业比书面性的作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这部分知识是教师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候的热情,由于折线统计图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相比之前考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数学知识,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内容似乎更有趣味。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握好这种趣味性的特点,让学生回家以后自己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这种作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非常考验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全面理解。比如有些学生绘制了自己的零用钱增长趋势折线统计图,这就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折现统计图的精髓,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而有些同学设计统计图的时候,是将爸爸每个月给汽车加油的记录整理成了折线统计图,统计这一类数据的时候,人们往往还是更喜欢用条形统计图去观察每个月的数据,而不是观察每个月加油的增长或下降趋势。所以说即便是比较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也是可以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的,适当结合数学知识设计开放时间进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善数学教学工作。
  总之,数学作业作为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学习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作了探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小学数学减负[J].天津教育,2021(23):112-113.
  [2]张丽美.论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与创新[J].江西教育,2021(2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