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的运用探究

【作者】 周元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增速发展,使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将微视频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制作与设计,将枯燥具有难度的知识立体化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理解学习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课堂时间,为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微视频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微视频是指内容在5分钟左右,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播放观看的视频形态。它与普通视频相比较,有着内容丰富和传播快速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的录制和播放,最大限度的增加大众的参与度,是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更乐意观看的视频形态。这种传统视频的衍生物,有着多媒体的功能。其“短、精、准”的优势,不但可将核心内容更具针对性的传输到用户移动设备综合,还能够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文字集一体的呈现方式,带给人们更大的感官刺激,增加人们观看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演示文稿相比,可将信息技术枯燥理论内容更加立体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对于微视频的观看,学生更容易根据视频的节奏展开思考,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教师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目标,在微视频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内容的解说,并为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欲留足够的时间,不但帮助学生积累自学经验,还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知识加工、任务探索等能力,为达成改革的目标提供动能。
  (二)微视频的共享性,突破信息技术学习的时空限制
  微视频自身共享性特点,使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应,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帮助。具体而言,微视频内容的短小精悍,可携带更多的信息资源,不但存在直接表明知识内容的文字信息,还带有教师讲解和示范的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加的便捷和容易。在课堂之外,学生可通过教师视频分享,在通信设备上展开深入的学习。针对课上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进行暂停和反复观看,还可联络学生和教师,针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讨论探究,增加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另外,由于短视频在制作上有着低成本和低要求借助微视频这一重要载体,分享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递者。在网络平台中进行视频和信息的分享,可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训练,突破课堂的限制,在课堂之外的课余时间里,更加自主的完成学习,在学生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获得进步。
  (三)微视频的碎片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对于教师传递的信息难以高质量的接受和消化。面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不主动、师生互动难以开展、知识传递效果差等问题,借助微视频碎片化的特征,降低学生学习理解难度,使知识更便于接受。微视频因为内容短小和精悍,大部分知识点经过碎花处理后,知识的呈现更加集中,使信息技术教学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将学习重点制作成微视频为学生播放,学生在观看中可更加直接定位学习重点,并在教师讲解和帮助下,完成对知识点的吸收,从而高质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在课堂之外,学生也可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教师针对微视频的重点设计问题和测试,使学生在复习中了解学习的缺陷,并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调整,最终找到问题解答方法。这一过程,不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信息技术学习更加深入。
  二、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对策探究
  (一)微视频的运用需突出趣味性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视频主要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教学内容制作为短小的视频,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没视频教学模式,不仅可有效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还可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微视频时,应注重突出微视频教学的趣味性特征,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尽量选择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将复杂难懂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化繁为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此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注重将微视频设置与时代发展联系起来,在融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二)微视频的运用需注重内容的选择,以确保微视频运用有效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课堂学习感受,围绕学生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情况、发展需求等设置针对性的微视频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教学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身所学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步骤、流程和技巧等践行于实际,通过上机体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实现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教师还应明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并非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信息素养,以促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合理安排微视频的播放时间与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后,重点讲解信息技术学习要点,避免多次重复性讲解,以动画发展史的形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播放,以强化学生记忆能力。其次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将所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微视频中,可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比赛。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实践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尽情发挥想象进行制作。在竞赛结束后,应对学生的制作成功进行综合性、客观性评价,并让学生分享成功经验,针对表现优秀者应给予实物奖励,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信心。
  (三)微视频的运用需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以深化学生信息技术掌握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教学模式,将微视频教学内容真实教学情景相融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因此,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应注重将生活长桥和美视频结合起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自然进入预设的场景模式当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微视频学习更容易定位学习重点,并在短视频学习和观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实现自主学习效率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加强微视频的应用,为培育更多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