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冉光凤

【机构】 贵州省思南县张家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学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给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只有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融入到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一是抓住信息技术特点,创造教学情境;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把握信息技术价值,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小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活动质量的促进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抓住信息技术特点,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般先进行理论的讲解,再以例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有时教师也会利用例题对教学理论进行引出,再利用习题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但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就好得多了。如在讲解数学《比长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量身制定。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生动的课件,以便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物体掌握不同长度单位的转换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东西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小学数学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心理压力减小了,就会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教学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新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如在学习数学中的《比高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配合,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小调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图片,并配上这些名人的身高,让小学生与名人比高矮,发现之间的差值。在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比高矮的小游戏,每人自由找五个小伙伴进行身高对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积极性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对于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把握信息技术价值,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探究意义的学习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思维,丰富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画板来为学生绘制不同的图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拼接与组合。在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会意识到图形拼组的神奇与趣味,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图形拼组比赛,以个人为单位,利用一定量的图形进行拼组,谁设计的拼组方法最多且最合理,谁就为学习中的冠军,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奖励。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找到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185230038 课题编号:13755)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