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
【作者】 杜珏成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小学生的学习积累和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在写作训练中容易遇到无“材”可写的问题,这增加了写作难度,致使很多学生对写作难以提起兴趣。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写作教学,可以让语文教师“就地取材”,减少学生与写作素材之间的距离感,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开展大胆的想象与互动,实现写作思维的激活和写作视野的丰富,让写作教学训练更具开放性和有效性。
一、 通过仿写练笔,强化写作规范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写作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时,仿写练笔应当成为优先被考虑的教学形式。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素材,其中既有优美的语言段落,又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元素,所以仿写练笔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规范意识,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 调动想象练笔,激活写作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所以在开展随文练笔式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活跃,进而解决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无从下笔或写作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当然,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想象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思维障碍,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写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随文练笔的教学情境,让写作训练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这对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融入写作情感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立意并找准随文练笔的落脚点。例如,在《铁杵成针》的教学中,“铁杵成针”的过程是漫长的,文章寓意也是深刻的,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铁杵成针”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想象,然后再安排生活感悟或类似生活经历的随文练笔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根据寓意来确定立意方向、组织写作素材,提高随文练笔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实现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有效激活。再如,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对于车胤家境贫寒以及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进行阅读的生活实际,现在的小学生因生活条件优越,已很难接触到这样的生活情境了,而且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学生接触萤火虫的机会都非常少,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见过萤火虫。所以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动画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无论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悟,比如该如何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自己有没有办法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会更充分地展开,其写作思维也会更为活跃。
三、 注重延伸练笔,丰富写作视角
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写作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借此开展延伸性的阅读或写作,进而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开启多元写作视角,将写作训练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比如,学习写景类文章,教师可以发掘和整理身边的景物资源,选择典型景物开展延伸式练笔训练,引导学生练习观察和体验的能力;学习写人类文章,教师要多从学生身边的人物出发,选择典型人物开展延伸式练笔训练,缩小学生与写作训练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学习记事类文章,教师可以选择典型事件,或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亲历的事件。这样的延伸练笔可以让学生找到更多随文练笔的视角和出发点。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从表面上分析,文章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但是仔细阅读后还可得出,本文不仅是在写事,也是在写人,其中的故事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 引导互动练笔,开放写作环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都拥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和互动探索的地方,所以在基于语文教材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写作训练,让学生从“单打独斗”式的写作训练中解脱出来,就写作内容、生活经验、情感感悟等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然后再组织相应的扩写、改写、缩写等随文练笔训练,这样学生的写作训练效果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同时,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写作教学,不能仅仅依托语文课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以及最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的环境束缚和条件限制,这样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写作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五、 开展教学评改,提高练笔成效
为了确保随文练笔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随文练笔的写作过程与写作成果开展教学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向评价,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评价,积极学习和借鉴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从而在相互对比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例如,《绿》这篇课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感与表现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随文练笔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考课文内容,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发现的“红”或“黄”。对于学生在描写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促使学生在随文练笔中碰撞思维,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使之保持更加积极的写作心态。
总之,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促进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与激活写作思维的基础上,创设更好的写作训练环境,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消除盲目训练、机械训练的弊端,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通过仿写练笔,强化写作规范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写作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时,仿写练笔应当成为优先被考虑的教学形式。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素材,其中既有优美的语言段落,又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元素,所以仿写练笔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规范意识,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 调动想象练笔,激活写作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所以在开展随文练笔式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活跃,进而解决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无从下笔或写作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当然,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想象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思维障碍,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写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随文练笔的教学情境,让写作训练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这对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融入写作情感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立意并找准随文练笔的落脚点。例如,在《铁杵成针》的教学中,“铁杵成针”的过程是漫长的,文章寓意也是深刻的,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铁杵成针”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想象,然后再安排生活感悟或类似生活经历的随文练笔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根据寓意来确定立意方向、组织写作素材,提高随文练笔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实现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有效激活。再如,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对于车胤家境贫寒以及不能经常得到灯油进行阅读的生活实际,现在的小学生因生活条件优越,已很难接触到这样的生活情境了,而且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学生接触萤火虫的机会都非常少,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见过萤火虫。所以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动画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无论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悟,比如该如何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自己有没有办法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会更充分地展开,其写作思维也会更为活跃。
三、 注重延伸练笔,丰富写作视角
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写作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借此开展延伸性的阅读或写作,进而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开启多元写作视角,将写作训练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比如,学习写景类文章,教师可以发掘和整理身边的景物资源,选择典型景物开展延伸式练笔训练,引导学生练习观察和体验的能力;学习写人类文章,教师要多从学生身边的人物出发,选择典型人物开展延伸式练笔训练,缩小学生与写作训练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学习记事类文章,教师可以选择典型事件,或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亲历的事件。这样的延伸练笔可以让学生找到更多随文练笔的视角和出发点。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从表面上分析,文章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但是仔细阅读后还可得出,本文不仅是在写事,也是在写人,其中的故事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 引导互动练笔,开放写作环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都拥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和互动探索的地方,所以在基于语文教材开展随文练笔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写作训练,让学生从“单打独斗”式的写作训练中解脱出来,就写作内容、生活经验、情感感悟等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然后再组织相应的扩写、改写、缩写等随文练笔训练,这样学生的写作训练效果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同时,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写作教学,不能仅仅依托语文课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以及最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的环境束缚和条件限制,这样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写作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五、 开展教学评改,提高练笔成效
为了确保随文练笔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随文练笔的写作过程与写作成果开展教学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向评价,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评价,积极学习和借鉴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从而在相互对比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例如,《绿》这篇课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感与表现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随文练笔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考课文内容,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发现的“红”或“黄”。对于学生在描写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促使学生在随文练笔中碰撞思维,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使之保持更加积极的写作心态。
总之,基于随文练笔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促进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与激活写作思维的基础上,创设更好的写作训练环境,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消除盲目训练、机械训练的弊端,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