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何德俊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中心学校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的效果。而历史这门学科因其具有一度性、具体性、时序性、因果性的特点,历史课讲授的内容又都是过去了的事物,是不能再现与重演的,也就不能像物理、化学课等学科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所以学生心理上就有一种陌生感,认为是“陈年老账”,与现实无关,与自己无关。所以,不打破这一心理障碍,就不可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方法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前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对某个教学知识点及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划分重点知识,要求学生们硬性背下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有效地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应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殊性、课本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通过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及渗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应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教学重点及内容进行辩论或讨论,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及故事导学的方式引出课堂内容进行教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教学,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课堂上学习。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过程中,针对活动课实施“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这一主题的分组辩论赛,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搜集一些关于秦始皇在政期间的举措,讨论及分析秦始皇的功过,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转变教学方式。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情景教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历史情景或是创设历史情景,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传播方式,把呆板、抽象、空洞、枯燥的教材转变成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历史场景,增强教学信息的新鲜感,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学生创设近似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缩短学生与相去甚远的历史之间的心理距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历史教学焕发生机。只要对我们教学有帮助的资源都可以设计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在讲到“玄奘西游”的时候,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一段“西游记”片头曲的视频,然后带入“西游记”中的唐僧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啊?又是否真有徒弟陪他去西天取经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是感到很有兴趣也很疑惑的,那带着兴趣和疑惑去上课,就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争抢回答问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可见,只要对我们教学有帮助的资源都可以设计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学生都感到很新奇,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三、通过设计问题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由于历史事件是具有线索关系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要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借助历史的事件,深入性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提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来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来进行互动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当中进行思维上的提升和拓展,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教师要在课堂当中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来进行表述,使学生能够在表述当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塑造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能通过图片、动画效果、影音资料等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都是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选好课文,在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由于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教师很难把握,多媒体的优势较为突出。例如讲述红军长征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长征路线生动形象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和影视剪辑展示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这些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并归纳长征精神,远比老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其次,精心准备课件,课件的对老师的技能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影片的剪辑,简单的制作动画,一个精美的课件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的选材也非常重要,一个内容精彩的课件往往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这些长征故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能展现长征精神的画面和影片。第三,老师一定要及时讲解,以前很多历史老师反对多媒体课的原因之一就是多媒体热热闹闹,学生只关注那些图片和影视忽略了知识。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永远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多媒体课中,老师必须注意好引导和讲解,通过这些图片、动画、影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开设活动,扮演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法也是经常采用的历史活动。讨论前教师应当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殊性概念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