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 唐 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恐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双主双优”教改背景下的语文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传统套路式的刻板做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创新实施途径,让学生在与老师对话中、与同伴合作交流中、与文本接触实践中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途径;有效
  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双主双优”教改背景下不断深化,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在不断加大,但让我们老师总有满满的收获感。而传统教学,老师也付出了不少努力,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却总不尽人意,这事倍功半的原因究竟何在?错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刻板式的重字解词找规律的做法,干篇一律,公式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虽然有较大的信息量却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还使学生的厌读情绪也随之滋生,课堂仍然低效,质量差。
  在“优课”创建中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需要,把其主体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与课文有充分接触的机会,与作者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实践,与师与生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话,就是要把语文课上得比较生动活泼,具有情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从以下以下几方面来探索实践。
  一、潜心钻研课标,努力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应用较大精力去钻研课标及教材,努力挖振教材中富于生活情绪和审美情趣的内涵:使教材内容与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更贴近一些。如此,教者在导的过程中强烈地拨动教材中那根思想感情的弦,它就可以振动学生的心灵,增强语感。语感是感悟的认知,而不是悬辩的认知。这一点,只有潜心钻研的人,才可能挖掘出鲜活的内容去践行。
  二、精心设计教学案,努力寻求贴近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案
  在钻研教材之后,教师应尽力做到精心设计教学案,遵循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认识规律,把自己的想法、途径、手段尽量贴近学生的语文现实。比如,教学议论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具有的自发说理的能力和数理逻辑推理能力,结合学生现有议论文基础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而不局限在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的空泛概念上兜圈子。
  三、专心研究课文内容、教学目的,努力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
  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构形式,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些课文,可大胆采用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采用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推进。如歌剧《白毛女》选场,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从而体现不同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有些课文,则可采用整体疏导之后,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在疏导课文的故事情节之后,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提出这样几个问題让学生讨论: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②小学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③试找出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他们各自的作用。④小说有揭示了什么主题。有些课文,我则着力于反复朗读,启发学生用心从朗读中去感悟语言的结构和内涵,特别是关键字词。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努力运用创设环境、指导朗读和品析语言等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进入诗的意境,感悟具体诗句的内涵,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四、细心研究语言文字意蕴,努力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和逻辑组合句子
  在教学中,应始终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教学。而语言,不仅要扣住词语,而且紧扣句段,常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的逻辑组合。如《最后一课》,我在实践中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标出有关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求得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很快地了解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动作神情的描写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五、耐心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努力做到把作文教学寓于讲读教学之中
  读写结合,是公认的好方法,不仅利于写,也利于读。二者相互促进。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训练让学生动口、动手(口述和书面表达),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讲读教学之中。譬如在讲授课前,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围绕课文中问题进行辩论,模仿课文中对人物外貌描写方法进行当堂“X X在演讲”为题的小作文片断训练。
  六、用心熏陶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努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的认知途径主要是熏陶。这是我们教学语文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要讲究教学语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力求自己的语言精炼,并注意富有文采,以此感化学生。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说完整的话,尽量使用标准音,运用书面语言。并且自己要“行为生范”,让学生模仿中学。通过这种努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在我们长期的训练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万千条。不同老师、不同班级在面对同一内容也会有“百个哈姆雷特”。又特别是在“双主双优”的“优课”创建中,更多“优教优学”方法的浮出,更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提效方法“花样繁多”。因此,作为一线老师,唯有做好基本,夯实过程,才能将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吕兆瑞,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J].新课程,2018年。
  [2]唐玉霞,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中学语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