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的音乐教学应做好“四结合”

【作者】 李明洁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音乐课堂育人质量,让音乐教学更有效是一线教师必须要作的教学实施。本文探讨了动与静的结合、器乐与歌唱的结合、音乐知识与歌曲生活的结合以及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等“四结合”在有效音乐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四结合”;做好
  初中音乐课堂践行“优教优学”新课改,目的是建成能促进学生音乐感悟、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想象、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完成素质教育学科的培养任务。这对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现让学生获得更好音乐教育的教学梦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几年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要到达到教学质量仅在课前和课中下功夫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四结合”,方可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突破。
  一、动与静的有机结合,确保课堂活力展现
  课堂看似平静,却是“暗流涌动”。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仅限于教师的活动而让学生坐等知识的灌输。要知道,初中学生仍然生性好动,活泼的他们注意也也易分散。虽然有一些自控力,但毕竟要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专注。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应顺乎学生天性而教,满足学生好动需求,不能仅采取接受式而使学生在静坐中等待知识的“到来”。而要创设“动中学”平台,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中“动”,在音乐模仿中“动”,在实践中创造而“动”。这样的“动”是物理性的,最好的“动”是思维上的碰撞和分享,这样的“动”虽是“暗流”,但能促进学生知识认知的深化和思维培养,故而能有效担当起素质教育学科的培养重任。
  二、小器乐与歌唱的结合,确保学生学有兴趣
  义教均衡的实现,让学校音乐器材增添了很多新成员。这些作为辅助手段,能让音乐课堂不仅声音上有多样,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种乐器使用能力。还有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看到这些“新玩儿”能突然增强学习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有效的音乐教学我认为不能少了小器乐的辅助而只有师生的唱歌的声音。目前,在我的音乐课堂中的小器乐主要有竖笛、双响筒、沙球、碰铃、三角铁、木鱼等,这些乐器虽小,但作用大,如果运用得恰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它能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我要学”之中来,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休止符”的教学,就可用小器乐---三角铁要辅助,通过敲来让学生聆听,比较前后敲得轻重是否相同,再讲出怎么不相同的,然后对比唱一唱,就可让学生理解休止符所表示的意义和唱法了。
  三、音乐知识与生活、歌曲相结合,巧学乐理知识
  音乐是因为声音的不确定性而使其成为一门抽象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老师不把音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那只会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不但不听不理解,反而会反感老师,甚至会讨厌上音乐课。如果学生不学音乐知识的话,即使大家喜欢上音乐课也很难把歌儿唱好,更不会发展成为一个音乐素养好的学生。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我认为应将音乐知识与生活、与歌曲相结合,让学生巧学,乐学。例如,连音和顿音的理解与应用,我们就应结合歌曲本身来进行教学。实践中我们可用《十送红军》来实施,通过连音训练,让学生把握唱歌的流畅性和正确性的演唱技能,能做到音程九度大跳难点的突破。这是结合歌曲本身巧学乐理知识的实践。对于联系生活教乐理知识更是常态。如《欧洲风情》章节中的几首歌曲的教学,我们都应引入当时的社会生活来让学生理解歌词之意和写作背景,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增强情感、形象演唱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更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培养。
  四、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大众化的以培养学生音乐大耳朵为主要追求,但不能就此认为音乐教学或音乐实践就只依赖于听觉而展开。人的感官是相通的也是能相互促进的,有效的音乐教学仍然离不开多种感官的配合而实施。视听是感官的主要两种,这二者的结合更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音乐表象生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化音为画”应成为我们音乐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重要突破方式。传统认为音乐教学只需要听觉和想象,但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挥,没有视觉提升的表象想象也会没有翅膀。因此,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路径。比如:歌曲《当兵的人》《鼓浪屿之波》、音乐欣赏《二泉引月》、《婚礼进行曲》等,我们都可以根据音乐自身的内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来展开,特别是欣赏课的教学,更需要把听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去获得理解音乐的更多表象。落实到实践中就是把这些音乐中所蕴含的物象作为视频载体,把其作为背景音乐,通过音画同步形成感官刺激,从而实现让学生在观赏中理解音乐内涵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的教学预期。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创设和谐民主且诱思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做好“四结合”,使每一教学流程和手段运用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形象性、新颖性,着力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音乐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四结合”的优化设计中获取音乐知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喜欢音乐这一门学科而做到乐其学,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运用音乐具有较强的爱好而奠定兴趣基础。
  参考文献:
  [1]相玉明,有效的音乐教学应这样来实施[J].教育展望,2019年。
  [2]强申葍,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J].中小学教育,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