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儿童画教学探究
【作者】 周 兵
【机构】 贵州省瓮安六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儿童对外界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自己所未接触过的东西,总想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的欲望,儿童画教学不仅能丰富美术课的内容,而且它那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通过几笔就能构画出千姿的画面,正好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关键词:儿童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儿童的想象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了解不同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进行绘画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认识、思维、创造等能力。依其特色设计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儿童以自己的个性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充分挖掘儿童时期的潜质,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儿童画教学中对观察、构思、技法、评价四大环节实施一定的策略,以使儿童画教学在新课改实践中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创新。
一、观察是儿童画创作的基础
儿童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每一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色、形、质。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观察,学生会发现同一物体各部分比例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两个或几个物体之间有着相同点和更多的不同点,呈现出其特有的特征。如:长颈鹿的主要特征是颈长和网状斑纹;螳螂是昆虫,有着与其它昆虫共有的特征: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同时,有着区别于其它昆虫的最大特征:头呈三角形、前足似大刀、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都市繁华的美;两个小朋友合撑一把伞互相帮助,人情的美;田间劳作的农民,勤劳的美;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色彩对比强烈的美、协调的美;形象粗犷的美、细腻的美……有了观察就会有发现,有了发现就会有想象。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的观察体验,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为“想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思是儿童画创作的灵魂
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听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我在低年级儿童画教学中,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经过重新改编,变成了全新的课题。如讲述《猫和老鼠》一课:猫和老鼠先是一对好朋友,在玉黄大帝挑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时,因为比赛那天,老鼠忘了喊猫起床,猫错过了比赛机会,所以没选上十二生肖。猫打那以后见了老鼠就咬。同学们,如果猫和老鼠再次成为好朋友,又该发生哪些故事呢?有的同学说猫喜欢吃鱼,猫过生日那天,老鼠送一条大大的鱼给猫解馋。有的同学说猫是歌星,老鼠给猫献花等等。如讲述《渔夫和魔瓶》一课时,让同学们猜猜渔夫打捞上来的魔瓶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设计出来的花瓶也是百花齐放。这种在故事中构思主题,使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源泉。再如在《小鸟的家》一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大自然中各种鸟类叫声,再配以钢琴曲,仿佛将学生带进鸟的天堂,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鸟的王国》、《小鸟的学校》等创意作品应运而生。音乐可以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创作环境,无拘无束的畅想空间。在音乐中想象构思,更好地表达主题。
三、技法是儿童画创作的支撑
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就是线描画。线条造型是美术表现能力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中国绘画的特点是强调用线造型,而外国绘画的特点强调是用体来造型。我国国画中的工笔画就是用线来表现对象。我吸收我国古代绘画中运用线条的优势,开展了黑白装饰画和黑白线描写生画。黑白线描装饰画就是将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螺旋纹、弹簧纹、波浪纹、麻花纹等各种线形花纹填充到对象中,最后处理好黑、白、灰的效果,就形成了装饰味较强的新的画种。黑白线描写生画,主要强调以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学生不用考虑明暗、色彩关系。如可以用慢写的形式画交通工具、古建筑、动物、人物等。这种写生大大训练了学生驾驭线条的能力。在儿童画教学中,我对中国画在构图、设色、题材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如传统国画,讲究构图均衡和大量留白,而我指导学生大胆采用平均式、对称式构图,画面构图要求饱满,在设色上更加大胆,大红大绿无所顾忌。题材上继承了传统的花鸟、动物、人物外,我还增加了《京剧脸谱》、《遨游太空》等新的题材,只要是学生想表现的内容,题材不受限制。
四、评价是儿童画创作的延伸
作品终究是儿童画的,儿童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有一幅水墨画叫做《它们多想妈妈呀!》,画面很简单:一片芭焦叶,一个盛着小蝌蚪的玻璃缸,旁边放着一个小网兜。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对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基础。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儿童画完成创作以后,教师就应对儿童画进行评价,这是对儿童画整个创作活动过程的必要延伸,是使儿童绘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举措。
总之,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趋势,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度之间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天性、灵性、悟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学法》胡茂林、伍利章、蒋后雄编者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2]《教育评价概论》侯光文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儿童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儿童的想象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了解不同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进行绘画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认识、思维、创造等能力。依其特色设计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儿童以自己的个性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充分挖掘儿童时期的潜质,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儿童画教学中对观察、构思、技法、评价四大环节实施一定的策略,以使儿童画教学在新课改实践中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创新。
一、观察是儿童画创作的基础
儿童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每一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色、形、质。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观察,学生会发现同一物体各部分比例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两个或几个物体之间有着相同点和更多的不同点,呈现出其特有的特征。如:长颈鹿的主要特征是颈长和网状斑纹;螳螂是昆虫,有着与其它昆虫共有的特征: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同时,有着区别于其它昆虫的最大特征:头呈三角形、前足似大刀、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都市繁华的美;两个小朋友合撑一把伞互相帮助,人情的美;田间劳作的农民,勤劳的美;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色彩对比强烈的美、协调的美;形象粗犷的美、细腻的美……有了观察就会有发现,有了发现就会有想象。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的观察体验,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为“想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思是儿童画创作的灵魂
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听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我在低年级儿童画教学中,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经过重新改编,变成了全新的课题。如讲述《猫和老鼠》一课:猫和老鼠先是一对好朋友,在玉黄大帝挑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时,因为比赛那天,老鼠忘了喊猫起床,猫错过了比赛机会,所以没选上十二生肖。猫打那以后见了老鼠就咬。同学们,如果猫和老鼠再次成为好朋友,又该发生哪些故事呢?有的同学说猫喜欢吃鱼,猫过生日那天,老鼠送一条大大的鱼给猫解馋。有的同学说猫是歌星,老鼠给猫献花等等。如讲述《渔夫和魔瓶》一课时,让同学们猜猜渔夫打捞上来的魔瓶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设计出来的花瓶也是百花齐放。这种在故事中构思主题,使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源泉。再如在《小鸟的家》一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大自然中各种鸟类叫声,再配以钢琴曲,仿佛将学生带进鸟的天堂,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鸟的王国》、《小鸟的学校》等创意作品应运而生。音乐可以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创作环境,无拘无束的畅想空间。在音乐中想象构思,更好地表达主题。
三、技法是儿童画创作的支撑
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就是线描画。线条造型是美术表现能力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中国绘画的特点是强调用线造型,而外国绘画的特点强调是用体来造型。我国国画中的工笔画就是用线来表现对象。我吸收我国古代绘画中运用线条的优势,开展了黑白装饰画和黑白线描写生画。黑白线描装饰画就是将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螺旋纹、弹簧纹、波浪纹、麻花纹等各种线形花纹填充到对象中,最后处理好黑、白、灰的效果,就形成了装饰味较强的新的画种。黑白线描写生画,主要强调以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学生不用考虑明暗、色彩关系。如可以用慢写的形式画交通工具、古建筑、动物、人物等。这种写生大大训练了学生驾驭线条的能力。在儿童画教学中,我对中国画在构图、设色、题材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如传统国画,讲究构图均衡和大量留白,而我指导学生大胆采用平均式、对称式构图,画面构图要求饱满,在设色上更加大胆,大红大绿无所顾忌。题材上继承了传统的花鸟、动物、人物外,我还增加了《京剧脸谱》、《遨游太空》等新的题材,只要是学生想表现的内容,题材不受限制。
四、评价是儿童画创作的延伸
作品终究是儿童画的,儿童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有一幅水墨画叫做《它们多想妈妈呀!》,画面很简单:一片芭焦叶,一个盛着小蝌蚪的玻璃缸,旁边放着一个小网兜。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对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基础。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儿童画完成创作以后,教师就应对儿童画进行评价,这是对儿童画整个创作活动过程的必要延伸,是使儿童绘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举措。
总之,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趋势,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度之间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天性、灵性、悟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学法》胡茂林、伍利章、蒋后雄编者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2]《教育评价概论》侯光文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