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雷春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冷漠和畏惧。但是,只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告诉他们学习方法,就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甚至使他们逐渐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二、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强自信心。实施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三、教师评价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评价包括学生自己评,教师评,家长评。在课堂上,教师评价是常见的一种方法。评价用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鼓励中进步,并能查漏补缺,乐于接受。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有的教师生怕伤了学生自尊心,一味说好,既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指出,让学生不知对错,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失败或教训,一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一句评价语言,或有也是一味夸奖学生,但整堂课之间只有“你真棒”不绝于耳。教师正确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给学生终身回味的留念。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方面,也是做人诚挚的一个方面。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巧用评价语。
  表扬语要适度,不能满天飞。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的用一句话。例如:“你真了不起,有独特的想法。”“还不错,你进步真大。”“你声音真好听,像黄莺唱歌一样动听。”
  2、评价可加上肢体语言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优劣时,可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当学生回答了精彩的发言,教师可带头鼓掌祝贺;当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向他表示感谢: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全班同学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当害羞的学生能大胆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和分握握手;当学生不敢回答时,教师可以摸摸他的头,鼓励他大胆些等等。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可见,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