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黄启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它以教师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组成文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阅读和构建知识,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进行思想内容、风格形式相同或相反的一系列文章,使学生能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多视角,多层次,多感知的阅读方式。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和词汇的掌握都集中在这个时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玩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叛逆心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初中生不能完全投身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去,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开展就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已经大规模融入进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大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投入,从而极大地促进初中英语阅读部分的教学。本文将从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群文阅读;开展策略
  作为为了补充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而创新出的一种全新阅读模式,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应用,将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自主阅读 与集体共建环境,从而为合作教学模式下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有力帮助。除此之外,通过群文阅读也将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容,增加其阅读质量,进而在为学生英语课堂语言输入提供增加贡献的同时,也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的推动力。
  一、课前主题引领袁拓宽阅读广度
  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先按照文章的主题,引 领学生进行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并将课前阅读积累整 理。如牛津英语八下 Unit6 Sunshine for all 的主题单元,安 排了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等经典 文章。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如 Helen Keller, Beethoven, Stephen WilliamHawking,桑兰,张海迪等英文短 篇介绍,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课堂上,教 师利用讨论、交流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围绕“身残志坚” 一词展开讨论。这样的引领式阅读,能让学生在已有阅读 体验的基础上走进课堂,既巧妙拨动学生的心弦,又为他 们扎实地学好文本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选议题、整合文本,让学生在英语群文阅读中增加阅读量
  如何整合初中学段的24个话题、46个单元、92篇教材主副阅读文本?如何用好配套教材和教辅资料、优选英语阅读材料来弥补学生阅读文本数量的不足?群文的组织考验着英语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及阅读教育的理念。
  1.基于学科特点,英语群文阅读文本整合侧重于同一学期阅读文本的整合和补充
  初中学段的英语阅读教材具螺旋上升的特点,表现为随年级的增长,文本的阅读难度、人文内涵等也随之增加。例如:同是文学与艺术话题,七年级选用“英语小诗”、八年级选用“改编的短剧节选”、九年级选用“小说选段”;同是家庭、朋友和周围的人话题,七年级选用“家庭成员”、八年级选用“朋友”、九年级选用“与父母的沟通”。因此,在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群文的组织侧重于同一学期文本的整合和补充。
  2.群文议题与教材话题高度相关又有明显区别,是群文阅读的显著特征
  上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的阅读文本围绕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话题进行编写,讲述计算机的演变、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电脑游戏成瘾等问题。教师若能补充“AlphaGo对战围棋高手”“生活中不被察觉的计算机”等内容的阅读文本,不仅会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计算机,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主阅读文本为哲理故事The King and the rice,第六单元主阅读文本为简写版的Troy,第八单元副阅读文本为剧本Robbinhood的节选,三个阅读文本若根据“体裁”串起来,在复习阶段给学生补充一组优质的群文阅读材料,就会有助于学生把握阅读文本的体裁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三、内外结合,横向链接
  教材的容量有限,文章的内容都较为固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入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这既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又开拓了学生的见闻。课外材料的选择应具有目的性,不能盲目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去扩展。以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3《The earth》为例,课本上的阅读材料主要从地球的山川、植物、人类和污染等几个方面入手,最后提出保护地球的主题。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关于地球的文章的阅读,可以从地球上存在的有害污染、灭绝的动植物、臭氧层等方面出发,去丰富文章的内容,加强作者对于保护地球的呼吁。群文阅读的拓展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课本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也能丰富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的阅读部分和写作的进行。
  四、英语群文阅读要注重存“同”求“异”
  在英语课堂中实施英语群文阅读,势必会使得学生的课堂阅读量增加,也就是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在整合阅读材料的时候,应该秉持“关联议题”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出最有代表性的关联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同”。?而我们在引导学生群文阅读时,就要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阅读材料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入探究,找出群文材料中的各自特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求“异”。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覆盖全面,又要有所集中,还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才能鼓励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究学习。?例如:笔者以上海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Animals”为议题,在教材中带领学生阅读了《The giant panda》这一课,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基本情况及生存现状,再把More practice中的《The story of the red-crowned crane》,以及B册中的《The story of an Amur tiger》和《Wonderful dolphins》通过让学生群文阅读的方式,放在一节课中,通过不同的描写叙事方式,通过大量的facts描述,以及不同的知识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及现状,最后引发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共同思考。?同时,这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方面的引导,也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要保护动物,与大自然中的动物和平相处。由此可见,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通过对比文章的异同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思维碰撞;通过比较发现文章之间的异同,并把这些异同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加强反思力度,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相比较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个人能力、个人学习习惯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已经越发成熟与完善,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文章解析能力等都已经被培养出来,并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为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需要能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求等拥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因材施教策略。譬如,在明确学生的认知习惯与理解能力以后,可以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反思性教学来促使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仔细品味与咀嚼,并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发现以往的不足,获取全新的知识,进而通过此种方式来提升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并在锻炼了学生能力的同时,促使其可以实现自主阅读目标。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度,进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群文阅读经验的共享与共识,进而在加强课堂互动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良好凸显。
  群文阅读模式的开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的基础框架,它是学生思路的来源。本文提出的关于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开展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共同促进初中英语阅读部分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