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四步曲”

【作者】 于世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临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应主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集中的体现,是孩子心灵世界的外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阅读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应主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集中的体现,是孩子心灵世界的外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作文课堂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通过思维加工,写出好的文章。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帮父母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这次的习作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市场嘈杂,有的觉得很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对于市场各式各样的商贩的描写也细致到位,效果远远超越了课堂教学。例如四季景色的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开阔想象能力。春天来了,鹅黄嫩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学生随时可见,一抬眼就是满目春光。这时,我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时节,野外的景色特征,把这个观察的任务放在回家的路上、上学的路上,学生在路上行走,不仅仅是赶路,还可以边走边观察,一路上的无限春光,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春天,是那样充满了泥土气息,充满了田园味道。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学非常重要,涉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采取最为有效的指导方法,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二、增强交流互动,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写作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在,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而教师对此就应该给学生友善的提醒,不然教师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会有巨大的工作量;当然对于学生来讲,看到教师在作文中标红的太多,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写作产生惧怕,不喜欢写作。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在互相了解了状况之后,再对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新的认知之后,便会对写作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方面的句子、知识等,所以这样的交流必不可少。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他们的知识水平、所见所闻、心态想法都十分地接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是可以互相影响或传染的。例如,教师让讨论“心中最美的职业”这一话题时,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认为医生、飞行员、教师、科学家、军人等是最美的职业,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职业伟大、美好,在过程中通过交流,就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体现,也会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积累知识来讲意义更加非凡。
  三、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构思
  想让学生乐于作文,必须让小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语文作文中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这也是激发小学生写作的一种动力。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成功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板报上设立写作专栏,将班级中比较优秀的作文张贴其中;教师也可以朗读学生作文中比较精彩的部分或段落,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好的作文一般内容都比较充实,感情也比较丰富,因此,思想就好比作文的灵魂。再好的作文如果没有思想那也只是美丽的空壳而已。文章的思想也是对生活的感触,只有经历充实而丰富的生活才能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会写出动人的文章。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历少,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而且对事物的认识也浅薄,那么,写的文章就比较笼统。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小学生学会想象作文,用心感受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见闻。学生亲身实践一些活动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感性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大胆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小学生的写作构思,提供素材。
  四、教师评语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更重要。学生在教师长期批评中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科学调查表明,一个长期接受老师表扬和长期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他们之间的能力差距会越来越大,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表扬,在成功的喜悦中将事情越做越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教师要多说鼓励的话语,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写评语时要注意措辞,用词要真实又要委婉,把握适度的评判,更多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写作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在同学面前公开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交流与学习。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心,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可能观察能力较弱但是构思非常新颖,有的学生虽然没有新颖的构思,但是对于事物的描写有独特的见解,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很强,可以将事物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些都是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培养,让他们之间形成互补,相互学习,让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多点鼓励,少点批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才能有效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动笔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