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讨
【作者】 马 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对个人审美情操和审美品位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前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之门,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针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小学音乐教学各种导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如何让一节新课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门艺术。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关系。这种方法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会了3/8拍的含义后,新课教学前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复习,学生们很快想到:3/8拍即每小节三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6/8拍,通过讲解3/8拍的含义,举一反三,延伸到6/8拍,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6/8拍的含义:即每小节六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同时,说出了这两种拍号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学习乐理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学习歌曲则可以用另外的形式导入。
二、 情景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发和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画、道具等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烘托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让他们在兴趣最佳状态下完成学习。如在教唱《秋天》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秋天田野丰收的壮丽景象,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领悟。
三、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开门见山,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这种直接导入并不是直白、生硬的,而是带有技巧的。如语言导入。如果学习内容在导入设计上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采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直接导入。比如在学习四分音符时,就可以向学生讲明,“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四分音符。它长着一个椭圆形的大脑袋,身体却是一条细线,让我们一起与它见面吧”,随后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对四分音符进行展示。又如重点难点导入。如果学习内容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则不妨将其在导入阶段予以呈现,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增强了学习效果。比如在新歌学唱中,可以将重点乐句作为导入,鼓励学生进行模唱,学生唱准之后,再以这个重点乐句为基点进行扩展,先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后续学习的难度也就大为降低了。又如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标准配置,完全可以作为导入环节的利器,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等,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注意力也自然集中起来,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可以看出,直接导入是简洁高效的,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直白和生硬,而是根据实际内容机动灵活的选择和设计。
四、 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喜好,根据歌曲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在教唱《可爱的小象》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身体很庞大,不耳朵像扇子,腿像大柱子,尾巴像绳子,猜一猜它是谁?谁能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学生顿时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同时还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五、 律动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上新课前创编一段律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趣之中,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迅速融入歌曲,使学生在律动氛围的渲染下与教师即将准备授课的内容产生共呜,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教学。如六年级上册巜木偶兵进行曲》音乐课导入上我带领学生做不同的声势律动,带领他们融入歌曲不同的节奏型,并将所学的声势律动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一边演唱歌曲一谝做声势律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及乐于表现歌曲的欲望。
六、 故事、谜语导入法
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歌曲教学中教师以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与歌曲相符的故事及谜语,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融入到乐曲所表达的情境中,引发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在不同的故事情咸当中教会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空山鸟语》音乐课导入中,教师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猜一猜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猜完不同的动物后,教师播放动画音乐节奏,请学生边读边做声势动作,并播放背景音乐讲述并提问:歌曲唱的是什么故事呢?小青蛙它在干什么呢?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述的故事而踊跃参与问答,课堂的氛围也由此活跃起来。故事、谜语导入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得学生在学唱唱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并学会用恰当的情感去表达歌曲。
七、 提问导入
在上新课前,教师若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所提问题,首先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刁钻,其次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尽量提得新颖有趣。再次要(下转第88页)(上接第89页)突出所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不能漫无目地提问。如在歌曲《乃哟乃》时,我先让学生聆听,然后提问:“谁能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谁会哼唱它的一小段?还有和它节奏接近的音乐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和落可亲的态度耐心听完,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思老与回答问颗的积极性。
八、 视频分享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会比歌唱课更有兴趣,而视觉会比听觉更感兴趣。于是我便萌生出一个想法,每节课前让班上的同學分享一个视频,但这个视频一定是本班学生自己推荐的,内容可以是歌曲、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推荐视频经我审核后,便让同学自己来组织播放。视频播放前需简单介绍一下内容,如果是一首歌曲,要介绍一下歌手;如是一个舞蹈作品,需介绍舞蹈家或相关背景文化。最后播放完毕还需简述一下推荐理由。
九、 谈话导入
谈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沟通方式,有些歌曲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我们便利用谈话法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布谷》一课中我采用提问的方法:“世上的鸟类有千万种,你们都认识那些鸟?”学生踊跃发言,然后我出示一张插图,让学生辨认图上的小鸟。在观察其外形特征后,了解到它是布谷鸟,再请学生模仿一下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课题《布谷》。
总之,在音乐课上,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音乐课堂导入方法可以单一使用,也可配合起来交替使用。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导入,都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单个程式,一成不变,一劳永逸,一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和实施。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导入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采用的教学手段,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要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一节课的出新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又在于老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语言都至关重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才合适、恰当、自然,这就需要我们来量身定做,精心捉摸、认真推敲。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如何让一节新课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门艺术。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关系。这种方法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会了3/8拍的含义后,新课教学前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复习,学生们很快想到:3/8拍即每小节三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6/8拍,通过讲解3/8拍的含义,举一反三,延伸到6/8拍,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6/8拍的含义:即每小节六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同时,说出了这两种拍号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学习乐理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学习歌曲则可以用另外的形式导入。
二、 情景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发和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画、道具等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烘托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让他们在兴趣最佳状态下完成学习。如在教唱《秋天》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秋天田野丰收的壮丽景象,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领悟。
三、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开门见山,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这种直接导入并不是直白、生硬的,而是带有技巧的。如语言导入。如果学习内容在导入设计上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采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直接导入。比如在学习四分音符时,就可以向学生讲明,“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四分音符。它长着一个椭圆形的大脑袋,身体却是一条细线,让我们一起与它见面吧”,随后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对四分音符进行展示。又如重点难点导入。如果学习内容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则不妨将其在导入阶段予以呈现,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增强了学习效果。比如在新歌学唱中,可以将重点乐句作为导入,鼓励学生进行模唱,学生唱准之后,再以这个重点乐句为基点进行扩展,先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后续学习的难度也就大为降低了。又如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标准配置,完全可以作为导入环节的利器,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等,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注意力也自然集中起来,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可以看出,直接导入是简洁高效的,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直白和生硬,而是根据实际内容机动灵活的选择和设计。
四、 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喜好,根据歌曲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在教唱《可爱的小象》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身体很庞大,不耳朵像扇子,腿像大柱子,尾巴像绳子,猜一猜它是谁?谁能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学生顿时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同时还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五、 律动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上新课前创编一段律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趣之中,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迅速融入歌曲,使学生在律动氛围的渲染下与教师即将准备授课的内容产生共呜,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教学。如六年级上册巜木偶兵进行曲》音乐课导入上我带领学生做不同的声势律动,带领他们融入歌曲不同的节奏型,并将所学的声势律动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一边演唱歌曲一谝做声势律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及乐于表现歌曲的欲望。
六、 故事、谜语导入法
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歌曲教学中教师以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与歌曲相符的故事及谜语,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融入到乐曲所表达的情境中,引发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在不同的故事情咸当中教会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空山鸟语》音乐课导入中,教师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猜一猜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猜完不同的动物后,教师播放动画音乐节奏,请学生边读边做声势动作,并播放背景音乐讲述并提问:歌曲唱的是什么故事呢?小青蛙它在干什么呢?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述的故事而踊跃参与问答,课堂的氛围也由此活跃起来。故事、谜语导入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得学生在学唱唱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并学会用恰当的情感去表达歌曲。
七、 提问导入
在上新课前,教师若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所提问题,首先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刁钻,其次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尽量提得新颖有趣。再次要(下转第88页)(上接第89页)突出所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不能漫无目地提问。如在歌曲《乃哟乃》时,我先让学生聆听,然后提问:“谁能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谁会哼唱它的一小段?还有和它节奏接近的音乐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和落可亲的态度耐心听完,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思老与回答问颗的积极性。
八、 视频分享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会比歌唱课更有兴趣,而视觉会比听觉更感兴趣。于是我便萌生出一个想法,每节课前让班上的同學分享一个视频,但这个视频一定是本班学生自己推荐的,内容可以是歌曲、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推荐视频经我审核后,便让同学自己来组织播放。视频播放前需简单介绍一下内容,如果是一首歌曲,要介绍一下歌手;如是一个舞蹈作品,需介绍舞蹈家或相关背景文化。最后播放完毕还需简述一下推荐理由。
九、 谈话导入
谈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沟通方式,有些歌曲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我们便利用谈话法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布谷》一课中我采用提问的方法:“世上的鸟类有千万种,你们都认识那些鸟?”学生踊跃发言,然后我出示一张插图,让学生辨认图上的小鸟。在观察其外形特征后,了解到它是布谷鸟,再请学生模仿一下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课题《布谷》。
总之,在音乐课上,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音乐课堂导入方法可以单一使用,也可配合起来交替使用。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导入,都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单个程式,一成不变,一劳永逸,一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和实施。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导入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采用的教学手段,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要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一节课的出新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又在于老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语言都至关重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才合适、恰当、自然,这就需要我们来量身定做,精心捉摸、认真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