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怎样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落实选科走班

【作者】 李焱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全面展开“走班制”教学,“选科走班”的全面展开打破了普通高中里传统的教师、学科、教材、课堂的中心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每人量身定制一份适合个人发展的计划,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突破了以往全班一起教学的模式,能够更好的抓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缺陷,查漏补缺,是一种非常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落实;选科走班
  选科走班是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涵,是顺应高考制度的新的改革措施,这样改革更加人性化,让学生在高考制度下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每个学生对于物理的需求不同,有的不用在深入挖掘,自己就能掌握的精准,有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对定义和概念进行讲解,采用选科走班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充分把握学习的时间,力求在高中的学业中的水平中达到一定的等次。总起来说,物理采用选科走班的形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实这种教育观点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适用,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传统的教育模式好比一个大的加工厂,性格和已知都明显不同的学生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统一的加工,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对学生的成长有所耽误,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很难反映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高中的物理知识是丰富多样的,采用选科走班式教学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特长和专业倾向及将要报考的科目进行机动灵活的选取,这是比较人性化的制度,在现代个性飞扬的时代,是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业上个性化发展。
  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性格发展是不同的,在后天发展中也有差异,我们教师要认可这种差异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性格张扬,而落实选科走班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得到确立,而且,在高考制度的变化和走向上也是适合的。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际、内省、自然、生存,不同个体智力元素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向特长越来越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始分化,到高中更加明显。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选科走班”的教学模式让喜欢物理学科的学生更有精力去钻研本学科知识,而对于不喜欢理科的学生也放下包袱,给他们创设了一种新的升学机会,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切实提高了教育管理模式的时效性,高中的学生有时特长、专业倾向、兴趣爱好不是特别稳定,具有动态发展趋势,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选科走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推进了本科的时效性,首先物理老师要把本专业的知识精益求精,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时要精准的科学化提高,采用有效的考核机制,物理学科在“选科走班”中实施跟踪评价。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中,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他们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而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
  由于“选科走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摸索中有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这是改革中的必然现象,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走班秩序较乱,分散学生精力。由于学生需要走班,所以他们一下课就要匆匆的赶往下一个教室,因此,浪费时间和经历。个别学生速度较慢,不能按时到达教室。(2)教师平时见不到学生,辅导难度加大,且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学情。新的教学模式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经过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相信选科走班是经得住考察的教育模式,是适合高考制度的教学模式的。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9.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J].宣武教育,2018(11):46.(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