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作者】 路 艳
【机构】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中的关键学科,也是重难点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设置了更高的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为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为下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本文将简要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并分析其高效运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难度大,低龄儿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和本质。信息技术的加入则能进一步解决该问题。通过信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数学表现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加深记忆。信息技术利用PPT、动画影音等展示形式让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数学意义重大。但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传播方式多,信息流量大、交互性能强,恰当运用信息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确实大有裨益。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相对优越性,决不能作为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借口。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教师授课的手段之一。只有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对待传统教学手段这一问题上,该继承的继承,该摒弃的摒弃,要做到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辩证统一,优势互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1、丰富教学形式。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单一的文字表达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入,允许教师通过PPT进行教学,中间穿插各项动画进行模型展示、案例还原等,能够更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减少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如在讲解三角形一章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三角形的形成、特点、性质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更好借助名师、专家力量进行教学,使教学知识与最前沿科学的教学内容接轨。
2、扩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迅速搜索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等,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延展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逻辑,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面对众多数学知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最终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
3、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有效时间。
信息技术要求教师上课前做好准备,突出重点。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够节省时间,例如减少教师的誊抄时间,从而老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学生也会减少因停顿而产生的分神现象,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方法
1、通过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则能帮助创设数学情境,如在“分数比大小”一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将知识和问题都寓于动画之中。将西瓜平均分成十份,分别分给四个小动物,小猫获得一份,小狗二份,小熊三份,小猪四份。那么他们每个分别分得了西瓜的1/10、2/10、3/10、4/10,则轻易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各分数的大小,并且得出结论:“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喜欢的因素调动积极性,使其带入情境之中,从而理解知识。
2、通过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延展探究。
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建立数学模型、拓展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延展探究。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中,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份数由小变多,当份数多到一定程度时,动画演示逐渐形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相等,最终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了生动而又深入的探索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数学家故事,如高斯,向学生讲述高斯算法,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积累,拓展了知识范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促进练习。
练习是促进数学知识理解、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练习,同时丰富练习的形式。首先,信息技术能够直接提升练习的速度,通过PPT直接显示出题目,直观明显,接受速度快,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再者,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练习以多种形式出现,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如在时间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直接屏幕中的表盘中表示出来,反复练习提问,最终巩固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再如扩建问题,长方形的长宽增加X米,求面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场景的搭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问题,直接还原成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只需在原有长宽上加上增加长度即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练习的速度更快,理解更透彻。
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不要对不同于教参书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持(下转第70页)(上接第71页)排斥的态度,给学生们制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思维自由生长。有一次,在学习六年级“正方体和长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前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小男生桌子上摆的不是书本文具,而是一大堆剪成各种形状的纸片、纸板,面对他乱哄哄的桌面我有点生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后,我问他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说用来搭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还给我展示了一个长方体瞬间变成正方体的“奇迹”,孩子洋溢着一脸的自信和笑意。面对这个奇思妙想的孩子,想想刚才自己的误会,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结果,那天的课堂主角成了那个小男生,他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道具,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下课铃响后,全班同学持续的掌声给了他最大的鼓励,从此之后,他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的一往情深。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意义重大。新时代教学中,不仅要运用信息技术,还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数学海洋里尽情遨游。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去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透露出来的创新火花,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保持这种能力而不丧失,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这方面的才能,让创新的源头不竭,创新的水流源源不断。高效运用数学知识需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拓展探究、促进练习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与备课,善于使用新的技术与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将数学知识与学习技术融合起来,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洪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年12期
[2]倩冰;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8期
[3]万义军;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上);2018年10期
[4]艾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33期
[5]张荣田;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年3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难度大,低龄儿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和本质。信息技术的加入则能进一步解决该问题。通过信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数学表现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加深记忆。信息技术利用PPT、动画影音等展示形式让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数学意义重大。但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传播方式多,信息流量大、交互性能强,恰当运用信息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确实大有裨益。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相对优越性,决不能作为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借口。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教师授课的手段之一。只有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对待传统教学手段这一问题上,该继承的继承,该摒弃的摒弃,要做到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辩证统一,优势互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1、丰富教学形式。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单一的文字表达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入,允许教师通过PPT进行教学,中间穿插各项动画进行模型展示、案例还原等,能够更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减少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如在讲解三角形一章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三角形的形成、特点、性质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更好借助名师、专家力量进行教学,使教学知识与最前沿科学的教学内容接轨。
2、扩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迅速搜索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等,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延展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逻辑,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面对众多数学知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最终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
3、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有效时间。
信息技术要求教师上课前做好准备,突出重点。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够节省时间,例如减少教师的誊抄时间,从而老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学生也会减少因停顿而产生的分神现象,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方法
1、通过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则能帮助创设数学情境,如在“分数比大小”一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将知识和问题都寓于动画之中。将西瓜平均分成十份,分别分给四个小动物,小猫获得一份,小狗二份,小熊三份,小猪四份。那么他们每个分别分得了西瓜的1/10、2/10、3/10、4/10,则轻易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各分数的大小,并且得出结论:“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喜欢的因素调动积极性,使其带入情境之中,从而理解知识。
2、通过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延展探究。
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建立数学模型、拓展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延展探究。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中,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份数由小变多,当份数多到一定程度时,动画演示逐渐形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相等,最终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了生动而又深入的探索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数学家故事,如高斯,向学生讲述高斯算法,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积累,拓展了知识范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促进练习。
练习是促进数学知识理解、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练习,同时丰富练习的形式。首先,信息技术能够直接提升练习的速度,通过PPT直接显示出题目,直观明显,接受速度快,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再者,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练习以多种形式出现,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如在时间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直接屏幕中的表盘中表示出来,反复练习提问,最终巩固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再如扩建问题,长方形的长宽增加X米,求面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场景的搭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问题,直接还原成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只需在原有长宽上加上增加长度即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练习的速度更快,理解更透彻。
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不要对不同于教参书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持(下转第70页)(上接第71页)排斥的态度,给学生们制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思维自由生长。有一次,在学习六年级“正方体和长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前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小男生桌子上摆的不是书本文具,而是一大堆剪成各种形状的纸片、纸板,面对他乱哄哄的桌面我有点生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后,我问他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说用来搭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还给我展示了一个长方体瞬间变成正方体的“奇迹”,孩子洋溢着一脸的自信和笑意。面对这个奇思妙想的孩子,想想刚才自己的误会,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结果,那天的课堂主角成了那个小男生,他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道具,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下课铃响后,全班同学持续的掌声给了他最大的鼓励,从此之后,他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的一往情深。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意义重大。新时代教学中,不仅要运用信息技术,还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数学海洋里尽情遨游。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去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透露出来的创新火花,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保持这种能力而不丧失,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这方面的才能,让创新的源头不竭,创新的水流源源不断。高效运用数学知识需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拓展探究、促进练习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与备课,善于使用新的技术与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将数学知识与学习技术融合起来,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洪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年12期
[2]倩冰;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8期
[3]万义军;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上);2018年10期
[4]艾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33期
[5]张荣田;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