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袁 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是最适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这是由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的。所以,在学习这个方面,应该把握这个重要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课前准备、听课习惯、做笔记、质疑问难、解题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现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七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让学生及早进入课堂状态
  作图工具、作业本、练习本等等常常是必备的, 这些用品学生如果没有一下子准备齐全, 上课时需要什么才去翻找什么, 而且还夹杂着嗡嗡的说话声。尽管教师多次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但学生充耳不闻, 依然我行我素。要避免这些问题, 可以让课代表课前帮助督促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但初一学生一下课就像出笼的鸟儿到教室外玩耍, 直到听见铃声才慢腾腾回教室, 一个课代表督促不过来.这时就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要求学生一下课就要准备下节课的用品, 让每小组的组长在课间检查自己组员的桌面, 一旦发现哪位同学没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 就要找到这位同学并现场督促其准备好用品, 并要求回答出一个上节课的知识点, 如果答不出就必须自己翻书查找知识点。这种惩罚学生一般都不会拒绝, 一学期坚持下来, 我发现几乎每名学生在我走进教室时, 都能做好课前准备。
  二、培养听课习惯
  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课堂完成,课堂一分钟胜于课下十分钟。如果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那么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针对那些活跃发言的学生,提醒他们要静心多思,培养其思的习惯;针对少数不太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应主动邀请,积极鼓励,降低问题难度,为其发言铺设阶梯,培养其说的习惯;针对个别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改变语速、语调、节奏或用突作停顿的方法,暗示或直接提醒的方法,让学生思维回归正题,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听课的习惯。通过这样分别对待,在课堂上形成专注听讲,积极发言,争相参与又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听课习惯,这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并且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十分重要。
  三、课堂认真做好笔记
  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老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做笔记实际是对数学内容的浓缩提炼。要经常翻阅笔记,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另外,做笔记还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四、大胆主动质疑问难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點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五、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数学的学习,自然是离不开适度+适量的解题练习。然而,当前初中学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解题习惯,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解题的特殊技巧,不讲究一般的方法。不少学生解题时,喜欢用特殊的方法解题,这样他们的思维容易僵化。
  2、解题前分析的多,解题后漠不关心。许多学生解题之前,可能考虑得很多,用什么定理或什么公式或怎么代替等思路都能考虑到,但是,解题之后,他们往往不再考虑解题的思路是否合理、简便。
  3、忙碌地做题目。有相当多的学生,为了提高分数,搞题海战术,只求解题的结果,不考虑过程,也不考虑题目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呢?
  (1)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审题时首先要细心,搞清楚各种条件和关系,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要理清楚。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目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已知条件,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再设置未知数,列出关系式。(2)细心验算。学生做题时,教师要告诫他们注意符号顺序和错别字。对于计算繁杂的题目,验算时要有耐心。(3)解题后要反思。解题后反思,可以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好坏有个比较,也能在反思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反思中进行类比,达到做一题而会一类题的水平。比如:学习a(b+c)=ab+ac时,可以把公式拓展成为a(b+c+d)=ab+ac+ad。(4)教师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初中生模仿能力特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时的良好习惯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比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自己也要经常画图列示来建立数学模型。另外,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规范。
  以上是我个人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本人能力有限如有缺陷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