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陈薇蓝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怎样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摆在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笔者所在课题组对这方面进行探索的两个案例展开分析,旨在说明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使幼儿园的环创活动充满童趣和生机。
  关键词:本土资源:环境创设:实践与探索
  在现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儿童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在与“人”和“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意义的建构,在个体游戏与角色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个体成长。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原本课程,已是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 
  一、选择“本土化”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们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和参观访谈等形式,对家乡本土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转变以教师为主导选择内容的观念,做到关注幼儿的兴趣选择本班适合的内容,从中筛选出对幼儿的教育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融入主题活动中。
  我园地处宜宾市城乡结合部,牟坪更是旅游基地,身边有丰富的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些年来,勤劳善良的牟坪人创造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牟坪烧酒、柑橘文化等,来自于大众的鲜活特色课程资源存在于儿童生活时空之中,都具有学前认知、审美、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二、“活”教法,“活”教育,改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活教育”理论具有层次性的教育目的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将儿童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按照这样的方向进行,将使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价值取向科学化。
  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改变了教师教学的以往观念,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现实生活,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教学态度,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点而挖掘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本土资源中的这些“活”教材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具提供更加丰富直观,本土资源为课程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真正体现了用“活”教材,实施“活”的教育。
  例如:利用季节变化收集不同的资源,让幼儿在收集不同材料中感受每个季节的不同风景,提高他们的审美力,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关于牟坪周边川、塬、田地里都会有很多资源供我们生成园本课程,地里生长的野菜、户外放风筝、播种活动等。夏天,园所内的采摘园中瓜果累累,长的豇豆、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葱、韭菜、红的辣椒,果树上石榴树、樱桃树、梨树已经结上了沉甸甸的果实。秋天,柿子像灯笼挂满树枝、苹果红了这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户外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在户外采来干树枝进行艺术类创作活动。
  在动物方面我们以农村常见的动物为入口,开展了鸡、猪、蚂蚁、蚯蚓、蝴蝶、蜗牛、螃蟹、蝌蚪等内容设计课程,从动物的生长、认识动物的实体部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动物的本领的等方面出发,这些教学内容题材都是农村常见的,幼儿有过接触,观察方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把教学的中心放到“做”上面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动手做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利用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大自然材料方面,以农村常见的材料为切入点,开展了关于泥、沙、石、砖、瓦、瓷片等为内容的衍生课程;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如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辅助材料如树枝、瓦块、瓷砖、石头、树叶、树皮、木头、主干等等,将收集来的物品投入适当的区域角活动材料中,丰富区域角材料,充实“活”教育的实践材料。
  通过与家长一同调查,收集资料,我们开展了美丽的乡村,漂亮的瓦房、多样的风俗、热闹的集市、好玩的橘乡、添碟子等课程,我们还将牟坪民间游戏进行再设计,衍生出甜酒飘香、揪尾巴、键子飞起来、滚铁环等活动,其中多是风俗、人文等内容,我们发动家长带孩子参观、游玩、一同收集资料、孩子们在通过学习后亲自观看,加深了对于牟坪的了解,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家乡,课外生活丰富了很多,最明显的变化是孩子们上课时积极性提高了,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的机会多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合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自己生活环境,直接拿儿童熟悉的事物来作教材、教具,被认为更有利于儿童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这是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的。为我们指明了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方向。因此,可以开展以下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自然风光丰富幼儿美术活动。“最美的风景永远都是处于大自然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和热情,需要利用自然的美丽风光。比如,在春天时节,可以外出踏春,看看刚破土而出的小草儿。既可以直观感受万物复苏悄然而至,也可以拿起一坏土玩起泥巴,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夏天,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荷塘,激发幼儿内容绘画的热情。在秋天,带领幼儿外出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和种子,在手工制作上可以利用。在冬天,可以跟幼儿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能力为雪人做造型。因此,教师通过合理安排相关活动,使幼儿真正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学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感恩亲近大自然、感恩大自然。
  幼儿园课程要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及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乡村幼儿园课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乡村的各种资源,充实幼儿园的课程,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