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作者】 陈希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越来越表现为多样化、多元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新课改的要求,幼儿园应该合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幼儿教育内容,也有助于开拓幼儿教育的视野,从而推进幼儿园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本文就本土课程开发与利用对幼儿园的重要性提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本士课程;开发;乡土资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体验感受祖国文化丰富和优秀,积极地整合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这说明了,幼儿园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完善幼儿园课程内容,促使幼儿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台作,最终推动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土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以生态出名的宜宾市牟坪镇,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和酒文化资源,有数不尽的半开半放的花花蕊蕊,有捎不来的又娇又嫩的紫紫红红;有地方传统农业优势,且由于净水、净土、净气的独特优势,使她既有野生蔬菜、四季不断的无公害时令水果,也为我们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还在“品柑节”这一大背景下生成了以“橘子”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如,通过小班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小班音乐活动《橘子船》、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橘子宝宝》、大班体育活动《橘子熟了亲子活动》、亲子游活动“橘园寻宝”等活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系统,从了解橘子的外形特点到品尝橘子,从说一说有关诗歌到唱一唱有关橘子的歌曲,从发现橘子外的世界到探索橘子里的小世界,让幼儿从认知、情感、技能上得到全面、适宜的发展的同时也油然而然地升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攫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收集生活中的泥土、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树皮、树叶、农作物等,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都能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砂砾粘贴画;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用麦草扎成小人,装饰麦草帽子等,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能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二、通过乡土教材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园教师在各种教学理念引领下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我们目前缺少的主要是自己的东西,切合本土实际的“园本课程”。许多研究表明,一所学校,教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理念的熏陶,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优化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反思的目的是成为实践家。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可见,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实践的反思者”,继而成长为“实践的研究者”。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园本课程开发能使老师们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陕北文化的内涵,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反思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
三、乡土资源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给孩子以乡土情的传递
我们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乡土资源很丰富。我们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运用了这些乡土资源,对孩子进行认知家乡、热爱家乡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例如:柑橘是牟坪的特产,为了让孩子充分认知家乡的柑橘,我们做了如下环节的主题活动。第一,观察。我们在柑橘成熟的季节,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柑橘基地观光采摘,同时,教师们也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幼儿观察幼儿园种植的橘子,从树木形状到果实外形再到剥开果实看里面,逐一让幼儿仔细观察。此外,在散步时带领幼儿参观“柑橘”主题墙面,帮助幼儿了解柑橘的生长过程。第二,品尝。橘子营养丰富对幼儿尤为适宜。根据主题活动要求,幼儿园准备了加餐果点——柑橘,让幼儿品尝,使其在品尝中感知橘子的味道,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以及用途。第三,绘画。根据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中班、大班的幼儿进行橘子绘画活动,小班开展橘子粘贴画,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仔细观察橘子外形及橘子大小、形状、颜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作。
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只要广大幼儿教师大胆去尝试、探索,就能寻找出一个本土化“活”教育模式,让孩子们从小领略认识本土资源,通过实施本土资源课程让家乡这片本土资源的沃土浸润并深深地融进他们心灵的深处,绽放朵朵鲜花。
关键词:幼儿园;本士课程;开发;乡土资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体验感受祖国文化丰富和优秀,积极地整合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这说明了,幼儿园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完善幼儿园课程内容,促使幼儿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台作,最终推动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土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以生态出名的宜宾市牟坪镇,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和酒文化资源,有数不尽的半开半放的花花蕊蕊,有捎不来的又娇又嫩的紫紫红红;有地方传统农业优势,且由于净水、净土、净气的独特优势,使她既有野生蔬菜、四季不断的无公害时令水果,也为我们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还在“品柑节”这一大背景下生成了以“橘子”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如,通过小班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小班音乐活动《橘子船》、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橘子宝宝》、大班体育活动《橘子熟了亲子活动》、亲子游活动“橘园寻宝”等活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系统,从了解橘子的外形特点到品尝橘子,从说一说有关诗歌到唱一唱有关橘子的歌曲,从发现橘子外的世界到探索橘子里的小世界,让幼儿从认知、情感、技能上得到全面、适宜的发展的同时也油然而然地升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攫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收集生活中的泥土、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树皮、树叶、农作物等,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都能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砂砾粘贴画;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用麦草扎成小人,装饰麦草帽子等,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能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二、通过乡土教材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园教师在各种教学理念引领下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我们目前缺少的主要是自己的东西,切合本土实际的“园本课程”。许多研究表明,一所学校,教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理念的熏陶,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优化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反思的目的是成为实践家。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可见,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实践的反思者”,继而成长为“实践的研究者”。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园本课程开发能使老师们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陕北文化的内涵,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反思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
三、乡土资源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给孩子以乡土情的传递
我们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乡土资源很丰富。我们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运用了这些乡土资源,对孩子进行认知家乡、热爱家乡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例如:柑橘是牟坪的特产,为了让孩子充分认知家乡的柑橘,我们做了如下环节的主题活动。第一,观察。我们在柑橘成熟的季节,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柑橘基地观光采摘,同时,教师们也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幼儿观察幼儿园种植的橘子,从树木形状到果实外形再到剥开果实看里面,逐一让幼儿仔细观察。此外,在散步时带领幼儿参观“柑橘”主题墙面,帮助幼儿了解柑橘的生长过程。第二,品尝。橘子营养丰富对幼儿尤为适宜。根据主题活动要求,幼儿园准备了加餐果点——柑橘,让幼儿品尝,使其在品尝中感知橘子的味道,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以及用途。第三,绘画。根据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中班、大班的幼儿进行橘子绘画活动,小班开展橘子粘贴画,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仔细观察橘子外形及橘子大小、形状、颜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作。
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只要广大幼儿教师大胆去尝试、探索,就能寻找出一个本土化“活”教育模式,让孩子们从小领略认识本土资源,通过实施本土资源课程让家乡这片本土资源的沃土浸润并深深地融进他们心灵的深处,绽放朵朵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