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詹思炜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有效突出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合作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的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头口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的几点体会:
一、有分别,有结构的小组分理
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让学习顺利进行下去。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能力程度,成绩好坏,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程度都是分组时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至于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观察与了解了。一个分组里面,如果学生性格差异太大,就会导致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造成沟通困难问题,如果小组成员里面存在死对头,宿敌,那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敌视与矛盾往往是不能避免的,如果成员里面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分配不均匀,就会造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形成严重的不平衡,因而,在小组分配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将习性相似的分配在一起,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和谐相处,共同学习;根据以优带差的带动式方法,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小组内部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资源合理分配,均衡发展。小组的渐进式调整也是合理安排分组的一部分。各个小组如果固定不变,就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与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变更性的合理调整,从而刺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与角色扮演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安排的一部分。
二、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我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是: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三、精选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学生特别感兴趣,乐于探讨的问题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内容有探究价值。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学《敦煌莫高窟》时,一名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为什么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教师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位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他们有兴趣参与讨论,每位学生都能谈出一两点,效果显著。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五、有效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评价,评价就是判断和分析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效的评价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在实践当中,教师往往会不重视学生的自评,事实上,学生的自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是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评价的,不可以将自身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进行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定性的。为此,教师需要认真地推敲,仔细地设计评价,特别是口头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以尊重事实作为前提的,不可以进行虚假的表扬。教学实践表明,批评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适当的纠偏改错与真诚的批评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其时效性,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头口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的几点体会:
一、有分别,有结构的小组分理
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让学习顺利进行下去。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能力程度,成绩好坏,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程度都是分组时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至于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观察与了解了。一个分组里面,如果学生性格差异太大,就会导致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造成沟通困难问题,如果小组成员里面存在死对头,宿敌,那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敌视与矛盾往往是不能避免的,如果成员里面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分配不均匀,就会造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形成严重的不平衡,因而,在小组分配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将习性相似的分配在一起,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和谐相处,共同学习;根据以优带差的带动式方法,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小组内部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资源合理分配,均衡发展。小组的渐进式调整也是合理安排分组的一部分。各个小组如果固定不变,就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与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变更性的合理调整,从而刺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与角色扮演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安排的一部分。
二、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我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是: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三、精选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学生特别感兴趣,乐于探讨的问题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内容有探究价值。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学《敦煌莫高窟》时,一名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为什么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教师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位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他们有兴趣参与讨论,每位学生都能谈出一两点,效果显著。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五、有效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评价,评价就是判断和分析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效的评价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在实践当中,教师往往会不重视学生的自评,事实上,学生的自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是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评价的,不可以将自身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进行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定性的。为此,教师需要认真地推敲,仔细地设计评价,特别是口头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以尊重事实作为前提的,不可以进行虚假的表扬。教学实践表明,批评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适当的纠偏改错与真诚的批评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其时效性,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