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者】 王君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发展口号的推动下,我国各个阶段学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逐渐增加艺术类课程的分量,提高其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实现人才的全面和多元化发展。音乐课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环,价值不可忽视。然而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才能成为高效高质的,因此本文就将针对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在年龄上正处于人生和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物的干扰和吸引。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审美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平稳的心态的课程,在教学中容易失去对小学生的控制,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一、营造相对宽松、舒适的音乐教学环境
  当前,很多小学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由、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从而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音乐学习也需要融入更多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久而久之,教师通过强化课堂中的沟通环节,也能让学生获得相关能力的综合提升。总体来看,舒适开心的环境是音乐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一步。
  二、课堂教学融入比赛,促进音乐课活跃度。
  除了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比赛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科学的设计比赛环节,让教学内容在比赛中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对于比赛的规则和奖励制度都要明确规定好,为学生打造活跃有序的音乐课堂。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巧妙加入比赛的环节,让学生享受活跃、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学习歌曲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歌曲《法国号》时,我就设计了比赛的内容。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让学生给自己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给自己的小组取了有趣的名字,如“巴啦啦小魔仙队”“超级英雄队”“智慧喜洋洋队”等等,这样就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然后我按照小组合唱、个人独唱的形式分别开展比赛,首先进行小组合作的小合唱比赛。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我根据他们声音的整齐度和声音洪亮度给予公正的评分,最后评出最佳合唱小组。然后又进行了独唱的比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各组派一名同学担任独唱环节的评委,针对个人演唱进行评分,并让小评委们对他们的演唱给予评价,最后评出最佳独唱歌手。这样的比赛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在比赛中,音乐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赛这种形式的结合非常有效。教师在比赛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做到客观公正,并给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健康理念,让学生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别人的闪光点,补救到自己的不足,享受比赛的过程,在活跃的课堂中快乐的成长。
  三、综合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性和目的性不强,教师要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拿握必需的音乐知识,就必须注意采用多种都学策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中感受生活,体味快乐。为此,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变单纯讲授音乐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唱歌技能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掌中,在自身的实践和与司学、老师的互动中,堂据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其音乐素养。
  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给创造可以体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成果的成功体验可以变成小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学完一首歌曲之后,让学生们组织合唱表演,然后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对他们的表演结果给予肯定,让他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努力学习音乐的成就感。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不要过分的用课堂纪律去约束小学生的行为,因为大多数小学生都有着自由、活泼的天性,强制性纪律的规范会压抑学生的天赋,而且会逐渐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经常播放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歌曲,让他们享受音乐课的学习过程。此外,还要允许学生在课掌上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普乐知识,并逐渐领悟到音乐的艺术价值。最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本身就是天马行空,受各种规则的约束较小,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以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利用恰当的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地掌握多媒体音乐课的结构和技术手段。电教电脑媒体的运用优化音乐欣赏教学意境,可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增强欣赏的力度,增进学生感受、理解、观察、思维、表达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心理刺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欣赏音乐的精神状态,多媒体的运用能促进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展了音乐欣赏教学知识信息,充实了课内教学的容量,使传统教学不变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变抽象到直观,描述形象、生动,极大的提高了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欣赏课《龟兔赛跑》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利用小动画表现乌龟吹大管、小白兔吹单簧管,配上相应的音乐进行简要的解说,学生视听艺术相结合,可突破难点,达到欣赏的目的。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利用恰当的电教手段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音乐课是多么有趣,多么轻松,让他们在愉快中学到音乐知识。
  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上课纪律不好,爱说话,精力不集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不能严厉地批评,而是采用及其有效的方法。比如是低年级,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这样,老师说:“小嘴巴”,学生说:“闭闭闭”,老师说:“小眼睛”,学生说:“看老师”,老师说:“小耳朵”学生:“仔细听”,通过这样的对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或是竖竖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音乐是一门艺术,着重在于给人以高雅的欣赏和关于美的感受。从古至今,音乐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宫廷庆典,还是渔民闲时哼唱的家乡小调,这些都是音乐艺术。它是人们对于自我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是人们上层精神殿堂的天使,因此,音乐的魅力还远非如此。而我们国家目前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同样注重音乐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仔细耐心的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尽量满足每位学生对音乐的追求。改善教学方式,多种方式相结合,改变老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培养艺术感觉,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相信利用科学有用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郁,对美的认知也会有创新性的感受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