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向朝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终身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入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以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充满好奇心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導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时,笔者将同一个苹果分别放入300ml的一号液体和300ml的二号液体中,发现在一号液体中下沉,却在二号液体中上浮,演示完成后笔者提问:“为什么同一个苹果在一号液体中是下沉的,二号液体中却是上浮的呢?”以问题情境进行新课导入。瞬间就可以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致力课程观察,开拓璃现可题的多元路径
问题是一种财富,是促进探究的引擎,即使是错误的问题,有时也可能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一旦问题暴露出来了,我们就能了解学生学习实况,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以便于因材施教,促进个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问题,善用各种问题,变问题为新的教学增长点,以促进教学质效的提高,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优化。“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教学上就是智彗”。睿智的教师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行动,他们在科学课堂中能够细致观察,及时捕捉住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并实施“基于问题”的高效教学,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在科学中致力于课堂观察,开拓捕捉问题的多元路径,以便获取更多的新问题。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去观察和捕捉学生暴露的问题,在师生对话、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多维度观察中发现问题,我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静心聆听,在倾听中发现问题;在学生小组过论时参与其中,从中挖掘问题;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视观察,发现他们实验操作中的存在问题;在集体展示交流中激励学生碰撞,让学生在相互质疑中暴露问题。各种真实的环境自然引发各种问题的绽放,让我有更多机会捕捉到各种真实问题。例如,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时,我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变化,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穿梭于各组之间,发现有些小组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有的学生读娄时眼睛不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齐平。我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纠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连接师生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充分设计教学活动。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或超越教材,要多花时间钻研教材,合理运用教材教法,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热爱一位老师会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或她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
四、要鼓励学生,提倡大胆质疑和提问
教师要勤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避免不答或简单应付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猜测和假设。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测,然后进行验证,解决问题。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猜测,对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猜想,不能一味批评,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我在教学“瓶吞鸡蛋的秘密”时,先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我用硬纸板压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然后把玻璃杯倒立过来。问学生会有什么现象?而多数学生认为硬纸板会掉下来,水会流下来,这时,我将硬纸板松开手。学生一片哗然!此时,我顺势导入新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瓶吞鸡蛋的秘密”。因为学生心中有疑惑,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中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这样,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疑的问题,不断思索下去。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立足实际,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把科学教学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位置上来,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争取为国家繁荣富强、科技进步与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以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充满好奇心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導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时,笔者将同一个苹果分别放入300ml的一号液体和300ml的二号液体中,发现在一号液体中下沉,却在二号液体中上浮,演示完成后笔者提问:“为什么同一个苹果在一号液体中是下沉的,二号液体中却是上浮的呢?”以问题情境进行新课导入。瞬间就可以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致力课程观察,开拓璃现可题的多元路径
问题是一种财富,是促进探究的引擎,即使是错误的问题,有时也可能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一旦问题暴露出来了,我们就能了解学生学习实况,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以便于因材施教,促进个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问题,善用各种问题,变问题为新的教学增长点,以促进教学质效的提高,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优化。“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教学上就是智彗”。睿智的教师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行动,他们在科学课堂中能够细致观察,及时捕捉住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并实施“基于问题”的高效教学,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在科学中致力于课堂观察,开拓捕捉问题的多元路径,以便获取更多的新问题。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去观察和捕捉学生暴露的问题,在师生对话、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多维度观察中发现问题,我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静心聆听,在倾听中发现问题;在学生小组过论时参与其中,从中挖掘问题;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视观察,发现他们实验操作中的存在问题;在集体展示交流中激励学生碰撞,让学生在相互质疑中暴露问题。各种真实的环境自然引发各种问题的绽放,让我有更多机会捕捉到各种真实问题。例如,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时,我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变化,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穿梭于各组之间,发现有些小组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有的学生读娄时眼睛不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齐平。我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纠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连接师生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充分设计教学活动。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或超越教材,要多花时间钻研教材,合理运用教材教法,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热爱一位老师会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或她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
四、要鼓励学生,提倡大胆质疑和提问
教师要勤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避免不答或简单应付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猜测和假设。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测,然后进行验证,解决问题。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猜测,对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猜想,不能一味批评,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我在教学“瓶吞鸡蛋的秘密”时,先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我用硬纸板压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然后把玻璃杯倒立过来。问学生会有什么现象?而多数学生认为硬纸板会掉下来,水会流下来,这时,我将硬纸板松开手。学生一片哗然!此时,我顺势导入新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瓶吞鸡蛋的秘密”。因为学生心中有疑惑,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中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这样,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疑的问题,不断思索下去。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立足实际,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把科学教学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位置上来,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争取为国家繁荣富强、科技进步与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