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

【作者】 曹开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愈加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均衡的发展。在初中的教学安排中关于音乐方面的培养安排有专门的课程。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的都是以生为本,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与每个学生现有合唱能力相接轨,从而最大限度最快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合唱的主旨在“合”所体现的是团队的协作,这就需要老师注重组织工作,带领学生应用统一的方式节拍来达到合唱的最佳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以学生的审美为核心,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进而提高学生合唱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说,合唱是最能表现音乐艺术的形式,世界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这方面的音乐教学,在世界各地都有着重要的合唱比赛。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们要注重对合唱方面的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进行针对性教学,从合唱入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一、侧重培养学生音乐情感,激发合唱学练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使之能够将自己的音乐感受、自身情感与音乐体验进行高度融合,使学生能够从音乐旋律中更多感受到音乐作品传递出的不同情感,进而才能从音乐作品中感受、感悟到更多的音乐信息,以提高学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为合唱学习、训练奠定基础。如在《黄河大合唱》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该合唱的视频,并就《黄河大合唱》音乐创作背景、创作目的进行介绍,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感受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来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激发其合唱学习、训练的兴趣。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去想象、感受该合唱作品的磅礴气势,并自主勾画出部队奔赴前线以及战斗时的场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感去真正感受《黄河大合唱》音乐背后的内涵,在“以情带声”“以情演唱”的基础上,对激发学生合唱学习与训练的热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分析歌唱作品,做好合唱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合唱教学开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进行发声练习,这是用于训练学生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练习方式。在合唱教学前,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来保障接下来合唱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进行发生练习的类型很多,如可以针对要学习的具体曲目,带领学生进行某种发声方法的练习,如“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通过这一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随后将废气排出,然后通过鼻以及舌尖的间隙如“闻花”一般去自然而然地吸气,吸气要保证舒缓、畅快,随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让气像流水一般缓缓放出,保证整个过程慢速、均匀,尽量去维持较长的时间。另外,还有合唱中的站立姿势练习,站立姿势很重要但是也经常被人所忽视。站姿不正确除了造成不雅观外,还会对歌词造成影响,如歌词通道不顺畅、气息的调控跟不上,导致影响最后合唱出来的声音。在合唱学习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身体保持直立,呈现高达挺拔的气势,使身体保持一个完整的、最佳的合唱状态。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像其他教学内容一样,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做好学习前的发声练习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好嗓子的状态,调整后身体的姿态,这些是一节课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挑选合适的教材
  找到适合学生练习的合唱歌曲,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音准方面的练习,有些合唱歌曲由于难度太高,并不适合学生练习演唱。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适合的学习歌曲,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其对于音乐合唱学习的兴趣。同时,选择好适当的曲目之后,多加练习是最重要的,多鼓励学生练习合唱歌曲,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老师还可以让表现优秀的学生上台表演,起到模范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对于合唱方面的学习能力。
  四、给学生讲解正确发声方式和练习方法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到正确发音和练习的方法,这就使得他们在合唱学习的过程中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进行练习,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讲解正确发音的要领以及合唱练习的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正确歌唱的姿势,吸气呼气的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正确发音的方式,要学会控制气息,学会在歌唱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换气。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合唱的过程中气息有力,声音洪亮,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同时,在进行发音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的方法,尤其是在练习高音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真假声音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嗓子不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合唱指导和排练的时候,就可以把较长的歌曲进行分段,让学生通过一小段一小段的练习来掌握歌唱的速度节奏和声音的强弱变化的。同时,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歌曲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和声音之间的配合,在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去进行歌唱。这样才会使的合唱歌曲更加的灵活,有效地提高学生合唱的效果。同时,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表情和动作的管理,要根据歌曲的基调选择恰当的表情,这也是增强合唱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五、开展艺术活动,促进初中合唱教学的发展
  开展艺术活动,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去参加艺术活动,推动学生把音乐知识的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艺术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例如,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基本上都会开展合唱、舞蹈、器乐等音乐项目,鼓励学生们报名其中的合唱项目,鼓励他们组建成员、开展节目训练,借助艺术节这一活动展现“合唱”独特的魅力。在课堂上学过的曲目《小鳥小鸟》《西风的话》等,就可以在课下稍加练习,在艺术节以合唱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另外,在学校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合唱比赛,如“喜迎十九大”的红歌合唱比赛,不仅可以磨炼学生们的合唱技巧,还能够借助音乐这一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位参加完这次比赛活动学生感叹到,音乐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重要方式,在《黄河颂》的合唱中深切地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强烈情感,通过合唱我也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心表达了出来。可见,音乐艺术活动是音乐教学的扩展,教师应当坚持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艺术活动为辅助的思想,提高合唱教学的实效性。
  六、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默契度
  合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音乐技能的考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要领,便可在合唱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合唱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声部的演唱之外,还应该关注与其他声部的协调[4]。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增强默契度,通过不断的磨合,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彼此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强化合唱与排练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合唱中可以更好地配合,密切双方的关系,为排练出优质的合唱节目共同努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开始关注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现阶段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发展概况进行研究,认识到了整个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忽视了合唱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合唱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之,进行针对性教学,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打造最佳的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