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科学》课如何科学施教
【作者】 陈万兵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目前,小学科学课在小学阶段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毕业都要进行考试,更重要的是科学教材上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后在生活上具有一定实用性,也能培养学生将来学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本文主要从学生个体、教师个人、学校方面共三个层面进行三位一体的密切配合来谈谈如何科学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个体层面,从教材出发,落实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素养
1.身临其境,深刻感受。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简单机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杠杆省力的原理,我根据教材提示,引领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了平衡尺,制作完成后,让班上每个同学都亲自操作平衡尺这个教具,真切感受杠杆省力原理。
再比如在我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照镜子》时,课前我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在适当时候拿出镜子自己照一照,深刻体会到平面镜所成的图像是左右相反的。
2.亲身实践,深刻记忆。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这个单元第四课《看月亮》一课时,在讲完教材P10月相规律后,指导学生在晴朗天气的夜晚找一个安全恰当的位置亲身实践观察月相,深刻认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等月相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是什么形状,下图就是一个同学在农历11月初五晚上所看到的蛾眉月的月相:
在教学六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认识微生物》一课时,我亲自把显微镜带到教室去,让每个学生都来看看、摸摸显微镜的8个主要结构,教师同时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3.自我测试,深刻认识。
本人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时,我给同学们计时,同学们自己用手放在鼻孔处测试一分钟呼吸次数,用右手手指放在左手桡动脉处测试一分钟心跳次数。同时还让同学们体验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后、休息五分钟后我们的呼吸、心跳次数的变化。学生经过测试,把课本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数据具体化,让他们感受得到,触摸得着。
4.强化记忆,重视书写。
我在某班指导一个学习比较滞后的同学背诵科学时,发现他记忆较好,提纲的内容能3条左右连续的比较准确的背下来,当时我就纳闷了,记忆不差的同学怎么上期科学成绩才考试8分呢?我试着让他在黑板上写写发现了微生物的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名字,他说写不来,我让他看着课本写,勉强能写,后来我让他看着课本写了2遍,终于可以不看书默写下来。这个案例告诉我,要学好考好科学,真还得重视学生的书写,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还要能默写,不然学生记得住,写不出来也是枉然。
二、从教师个人层面,从教师素质出发,需要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通过连续几年的科学教学,感觉科学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教师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
比如指导学生观察月相,教师首先要弄明白月相的变化规律,我通过备课自学,给学生总结了关于月相的这几个规律:1.上半月、左边缺,下半月,右边缺。2.观察月相和观察地图左右方位相反,即:观察月相图上应该是左东右西。3.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
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我建议老师们可以从以下途径来提高:网络、优秀课例、电视等媒体,还要静下心来,每天花时间多读读教育教学专著,以丰富我们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
三、从学校角度出发,为教师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就我所接触的苏教版科学教材来说,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这么多实践操作实验,学校必须能提供以上实验的实验器材以保障实验的正常进行。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交互电视,许多实验都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展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实物展台,可以实时展示教材内容,或学生动手操作出来的实验结果,这些配置,都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不能把这些配置束之高阁,让他们在半边凉凉,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形象、直观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轻松完成教材内容。
总体来说,要真正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密切配合,正如本人曾经所阅读过的《素质教育突围》这本书所提到的:素质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同时教师也需要有专业成长,学校教育要均衡发展,改革评价机制,为实施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从学生个体层面,从教材出发,落实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素养
1.身临其境,深刻感受。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简单机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杠杆省力的原理,我根据教材提示,引领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了平衡尺,制作完成后,让班上每个同学都亲自操作平衡尺这个教具,真切感受杠杆省力原理。
再比如在我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照镜子》时,课前我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在适当时候拿出镜子自己照一照,深刻体会到平面镜所成的图像是左右相反的。
2.亲身实践,深刻记忆。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这个单元第四课《看月亮》一课时,在讲完教材P10月相规律后,指导学生在晴朗天气的夜晚找一个安全恰当的位置亲身实践观察月相,深刻认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等月相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是什么形状,下图就是一个同学在农历11月初五晚上所看到的蛾眉月的月相:
在教学六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认识微生物》一课时,我亲自把显微镜带到教室去,让每个学生都来看看、摸摸显微镜的8个主要结构,教师同时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3.自我测试,深刻认识。
本人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时,我给同学们计时,同学们自己用手放在鼻孔处测试一分钟呼吸次数,用右手手指放在左手桡动脉处测试一分钟心跳次数。同时还让同学们体验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后、休息五分钟后我们的呼吸、心跳次数的变化。学生经过测试,把课本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数据具体化,让他们感受得到,触摸得着。
4.强化记忆,重视书写。
我在某班指导一个学习比较滞后的同学背诵科学时,发现他记忆较好,提纲的内容能3条左右连续的比较准确的背下来,当时我就纳闷了,记忆不差的同学怎么上期科学成绩才考试8分呢?我试着让他在黑板上写写发现了微生物的科学家“列文虎克”的名字,他说写不来,我让他看着课本写,勉强能写,后来我让他看着课本写了2遍,终于可以不看书默写下来。这个案例告诉我,要学好考好科学,真还得重视学生的书写,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还要能默写,不然学生记得住,写不出来也是枉然。
二、从教师个人层面,从教师素质出发,需要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通过连续几年的科学教学,感觉科学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教师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
比如指导学生观察月相,教师首先要弄明白月相的变化规律,我通过备课自学,给学生总结了关于月相的这几个规律:1.上半月、左边缺,下半月,右边缺。2.观察月相和观察地图左右方位相反,即:观察月相图上应该是左东右西。3.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
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我建议老师们可以从以下途径来提高:网络、优秀课例、电视等媒体,还要静下心来,每天花时间多读读教育教学专著,以丰富我们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
三、从学校角度出发,为教师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就我所接触的苏教版科学教材来说,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这么多实践操作实验,学校必须能提供以上实验的实验器材以保障实验的正常进行。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交互电视,许多实验都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展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实物展台,可以实时展示教材内容,或学生动手操作出来的实验结果,这些配置,都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不能把这些配置束之高阁,让他们在半边凉凉,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形象、直观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轻松完成教材内容。
总体来说,要真正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密切配合,正如本人曾经所阅读过的《素质教育突围》这本书所提到的:素质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同时教师也需要有专业成长,学校教育要均衡发展,改革评价机制,为实施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