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作者】 文鸿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明威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部分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原因在于班主任工作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可有时即便费尽心血,德育效果却不够理想,时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身心憔悴。德育的方法有多种,如实施情操陶冶,开展说服教育,利用榜样示范等。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摸索出树立标杆、赏识激励、实践历练等德育方法,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这些德育方法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班主任还应当尝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实现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具备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做到严格管理班级纪律,逐渐的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小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在相对自由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其次,教师还应当利用言行来引导学生,教师自己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礼貌待人接物。同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思想道德素养较高的同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榜样意识,能够向自己身边的同学学习,成长为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勤学奋进的高品质的学生。最后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耐心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明辨是非的角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各种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主题班会,以友爱、团结、勤学、踏实等不同的主题为例,引导小学生在不同的主题班会上学到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欢迎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到主题班会之中,让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等不同的场合中都认识到,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够让自己更为快乐的成长。教师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保证小学生能够从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下,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可以逐步的培养小学生养成爱国、诚信、友爱等精神品质,高效的开展和落实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熏染学生的行为

习惯的养成,很多人认为靠的是管,是约束,是限制,是循规蹈矩,是划地为牢,而实际上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育,是教化,是熏陶,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條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也要勇于承认。“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三、因材施教,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作为班主任,当你对本班学生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在贯彻落实德育措施时,还应做到有针对性。育人不比育苗,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德育也应因材施教。树林里什么鸟都有,必须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行为习惯好、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当多鼓励,使之自然发展;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应当耐心说服教育,防微杜渐,使之纠正缺点错误;对于思想素质差、品行恶劣的学生,如果说服教育不起作用,可以发挥班集体、家长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使之痛改前非。德育工作也不能盲目否定惩戒措施。因为学生也会走向社会,所以应当让他们懂得法制的威严。同时,同样的事情,但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应施以不同的方法。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和脸皮厚的学生,德育方法自然不能一样,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班主任对待有缺点的同学,好比医生对待病人,有的只需心理暗示,有的需要吃药,有的需要打针,有的则需要你果断地拿起解剖刀,割掉其思想上的毒瘤。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因受到鼓励而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四、实践历练,勇于负责

学生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是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肩负着各种责任,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等。现代许多学生责任意识不强,多数时候只顾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替别人着想。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好多事情办不好,并非学生无能,主要是他们缺乏责任心,缺少责任担当,对分内的事和应做的任务不愿去做。

责任是人生的基石,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学生只要拥有负责精神,勇于承担责任,什么事情都能成功,他的人生也将更加精彩。“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负责精神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在亲历实践中形成的。班主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在责任担当中培养责任心,丰润学生负责精神。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管理,做班级的主人,开展学生自治。可以实施“班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人人都是责任人,都拥有各自的责任,或负责卫生,或负责纪律,或负责宣传,或负责监督,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任务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对分管工作负责,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小学生的道德是从无到有的,因此,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将日常的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始终,得到各科教师的配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入手开展和落实德育工作,才能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品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