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正确认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作者】 付春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恐龙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有效应依据你“为什么用”和“怎么用”进行价值判断。任何盲目运用,过多依赖,不能把好钢放在刀刃上,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效果也是很低的。所以,正确认识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们有效运用多媒体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整合;正确认识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应用,几乎可以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更是深远。确实,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应有的规律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样,盲目的运用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将多媒体视为灵丹妙药,因而盲目运用、过渡运用等现象时有出现。但我认为,制作一个短片或几张图片就能代替整个课堂教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容易走入这个误区。教师不仅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和播放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管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仍然不能替代或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所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们深度整合,有效运用的重要前提。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兴趣最大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积极兴趣,就会由“要我学”被动迅速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求知,并感到学乐相伴。过去,我们所施加的教学模式以讲为主,仅凭语言描绘。这样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只能“听其言”而无法“观其形”,需要学生将语言转而为可感知的“形”,这对于直觉思维特征的小学生又多了一段思维的路程,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行间里的“形”直接呈现于学生视野中,没有弯路要走,故而能收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棉花姑娘》课文中的主人公与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对话过程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呈现出来,这对于爱好动画、童话的小学生来说自然是兴趣倍增的。受到这样的刺激,他们自然就会被卷入而积极探寻课文的深刻理解。所以,运用多媒体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很好地激趣增主体作用的优势,这是我们导入或新授过程倡导大量运用其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运用多媒体能为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生动呈现。语言美和画面美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亮点,传统教学纯口讲,很难把这两大特点呈现出来。而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高质量地再现作品的精彩语言与精美画面,将课文的艺术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促进了文本与学生、文中人物与学生等的距离被拉近,达到诱发情感、启迪思维的作用。这样就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
再次、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创新。由于年龄小,小学生认知少,因而在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多媒体教学则通过其集成的音频、视频(图片、图像、动画)等元素交互的优势,创设出图文音并茂的情境,能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相结合的场景中,能极大地使他们学习意识得到激发,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他们感知能力得到活跃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得到事才半、功翻倍的效果。例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我们就可多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功能再添合作学习来展开,在促进学生思维培养方面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容易进入的误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稍微不慎,我们就有可能越过雷池,进入误区,不仅不能提效增质,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使学生心不在此,出现了高耗低效。纵观实践,我们发现,易进入的误区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容易忽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片面追求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与观看电影电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带有目的性、有一定的教学压力,而后者却没有。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虽然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但如果在课堂上单纯片面地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想必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交流机会会越来越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这与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当然也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是容易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而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于学生,还要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和培养审美情趣。即情感目标的落实。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有身正为范的示范效应,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去模仿,比如教师厚重的文化素养,开朗的性格,宽容善良的高尚品格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事先的既定性,因此,多媒体教学就容易忽视师生双边对话互动所带来的适时性和情感性,导使二者之间缺乏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的机会。
总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与学科整合是趋势。尤其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更不可阻挡。其作用不可小觑,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独到作用更是其他手段的不可比及。但如生搬硬套,过渡依赖,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既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尽可能克服它的不足之处,使其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法宝,能更好地为师生教学相长服务。同时,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断推向前进,更好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军杰,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年。
[2]张彩霞,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课堂内外,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整合;正确认识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应用,几乎可以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更是深远。确实,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应有的规律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样,盲目的运用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将多媒体视为灵丹妙药,因而盲目运用、过渡运用等现象时有出现。但我认为,制作一个短片或几张图片就能代替整个课堂教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容易走入这个误区。教师不仅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和播放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管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仍然不能替代或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所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们深度整合,有效运用的重要前提。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兴趣最大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积极兴趣,就会由“要我学”被动迅速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求知,并感到学乐相伴。过去,我们所施加的教学模式以讲为主,仅凭语言描绘。这样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只能“听其言”而无法“观其形”,需要学生将语言转而为可感知的“形”,这对于直觉思维特征的小学生又多了一段思维的路程,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行间里的“形”直接呈现于学生视野中,没有弯路要走,故而能收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棉花姑娘》课文中的主人公与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对话过程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呈现出来,这对于爱好动画、童话的小学生来说自然是兴趣倍增的。受到这样的刺激,他们自然就会被卷入而积极探寻课文的深刻理解。所以,运用多媒体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很好地激趣增主体作用的优势,这是我们导入或新授过程倡导大量运用其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运用多媒体能为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生动呈现。语言美和画面美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亮点,传统教学纯口讲,很难把这两大特点呈现出来。而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高质量地再现作品的精彩语言与精美画面,将课文的艺术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促进了文本与学生、文中人物与学生等的距离被拉近,达到诱发情感、启迪思维的作用。这样就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
再次、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创新。由于年龄小,小学生认知少,因而在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多媒体教学则通过其集成的音频、视频(图片、图像、动画)等元素交互的优势,创设出图文音并茂的情境,能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相结合的场景中,能极大地使他们学习意识得到激发,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他们感知能力得到活跃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得到事才半、功翻倍的效果。例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我们就可多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功能再添合作学习来展开,在促进学生思维培养方面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容易进入的误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稍微不慎,我们就有可能越过雷池,进入误区,不仅不能提效增质,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使学生心不在此,出现了高耗低效。纵观实践,我们发现,易进入的误区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容易忽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片面追求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与观看电影电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带有目的性、有一定的教学压力,而后者却没有。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虽然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但如果在课堂上单纯片面地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想必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交流机会会越来越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这与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当然也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是容易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而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于学生,还要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和培养审美情趣。即情感目标的落实。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有身正为范的示范效应,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去模仿,比如教师厚重的文化素养,开朗的性格,宽容善良的高尚品格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事先的既定性,因此,多媒体教学就容易忽视师生双边对话互动所带来的适时性和情感性,导使二者之间缺乏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的机会。
总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与学科整合是趋势。尤其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更不可阻挡。其作用不可小觑,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独到作用更是其他手段的不可比及。但如生搬硬套,过渡依赖,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既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尽可能克服它的不足之处,使其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法宝,能更好地为师生教学相长服务。同时,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断推向前进,更好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军杰,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年。
[2]张彩霞,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课堂内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