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 陈俊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初中部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初中生而言,美术学习是提高他们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作用下,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常常会忽视美术教学。面对这一情况,初中生很难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因此,为了促使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兴趣教学法。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应用
初中生的思想十分活跃,而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兴趣教学法的特征显着,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条件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美术家、画家,也不是仅仅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世界观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完全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知识的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技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才能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绘画创作,这就要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更好的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一个太高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着自己独特性和新颖性,对于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而不应该以为的指责。改变观念是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有美术是副科的这样的意识,从而使得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过程,美术能够很好的看出学生的世界观,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思,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讲述故事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初中美术学习进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借助讲述故事的模式来达成这一目标。在实际的课堂实践进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环节比较抗议,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情趣不够高涨,整节课下来气氛也较为沉闷。这个时候,老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就可以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开头,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开展相关的课程讲解,可以是关于某个时期的绘画特色、不同艺术家的个人事迹,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换言之,这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基础的美术知识,整节课的学习也更加愉悦和轻松,不断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八年级《虚心有节—竹》这一节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四、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这课时,我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居,可以是客厅的设想,也可以是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的设想,再欣赏同龄人的家居环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对家居环境设计有一定的了解和提起他们自我美化生活的兴趣。接着我讲家居设计的特点,应注意的问题,设计的步骤,并做简单的演示。接着讲了作业的要求,并鼓励他们设计好后拿上来投影展示和同学们分享,这时候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感到有了画画的灵感,有了设计的兴趣,也很想将自己心目中理想家居画出来和大家分享。
五、新型评价——延伸学习兴趣
在一次偶然的写生课后,批阅作业的时候发现八年级有好多学生画的相当不错,于是我就将好的作业拍了下来,引用到我的教学课件中(注明班级、姓名),结果在上课时,当学生一看到班级、姓名时都很诧异、惊讶,互相“羡慕”起来。之后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就干脆为学生优秀作业做课件,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大家都很期待自己名字的出现。在同级,甚至其他年级展示,结果作业的优秀率越来越高。不用多说此中的原因大家可想而知。因此,有效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过本文的探究,我们很容易看出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于原本的美术教学并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不再是照本宣科,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升,而所谓的有效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长此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理想。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应用
初中生的思想十分活跃,而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兴趣教学法的特征显着,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条件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美术家、画家,也不是仅仅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世界观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完全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知识的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技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才能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绘画创作,这就要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更好的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一个太高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着自己独特性和新颖性,对于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而不应该以为的指责。改变观念是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有美术是副科的这样的意识,从而使得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过程,美术能够很好的看出学生的世界观,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思,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讲述故事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初中美术学习进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借助讲述故事的模式来达成这一目标。在实际的课堂实践进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环节比较抗议,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情趣不够高涨,整节课下来气氛也较为沉闷。这个时候,老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就可以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开头,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开展相关的课程讲解,可以是关于某个时期的绘画特色、不同艺术家的个人事迹,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换言之,这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基础的美术知识,整节课的学习也更加愉悦和轻松,不断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八年级《虚心有节—竹》这一节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四、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这课时,我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居,可以是客厅的设想,也可以是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的设想,再欣赏同龄人的家居环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对家居环境设计有一定的了解和提起他们自我美化生活的兴趣。接着我讲家居设计的特点,应注意的问题,设计的步骤,并做简单的演示。接着讲了作业的要求,并鼓励他们设计好后拿上来投影展示和同学们分享,这时候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感到有了画画的灵感,有了设计的兴趣,也很想将自己心目中理想家居画出来和大家分享。
五、新型评价——延伸学习兴趣
在一次偶然的写生课后,批阅作业的时候发现八年级有好多学生画的相当不错,于是我就将好的作业拍了下来,引用到我的教学课件中(注明班级、姓名),结果在上课时,当学生一看到班级、姓名时都很诧异、惊讶,互相“羡慕”起来。之后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就干脆为学生优秀作业做课件,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大家都很期待自己名字的出现。在同级,甚至其他年级展示,结果作业的优秀率越来越高。不用多说此中的原因大家可想而知。因此,有效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过本文的探究,我们很容易看出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于原本的美术教学并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不再是照本宣科,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升,而所谓的有效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长此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