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认识“差生”,调节“自我”
【作者】 寇秋萍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北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只要是老师,就不能回避差生问题。每一位老师在每一个阶段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或行为、或学习、或品行、或心理,总是让老师或家长头疼焦虑,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差生。提到差生,很少有老师是喜形于色的,因为在教学中老师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是花在了差生身上,但常常事倍功半,且被弄得焦虑不安。老师一定不缺乏转变差生的方式、方法、经验,但是也许缺乏面对差生时有一个好心态。下面我想从心理情绪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如何认识差生,调节自我,实现乐教乐学,和谐共处。
一、认识差生,合理归因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万物中的唯一,各有独立性情、品格和能力。既然如此,那么差生就一定存在且各不相同,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他与我们相遇都不是偶然的,都应当看作是我们教育生涯中收到的一个礼物,不但接纳且要尊重。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导致差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差生的类型以及造成其成为差生的原因。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认知和内心感受。对于长期学习、行为、习惯、品行、心理,不良的学生,因为老师在他们身上呈现的负面言行或情绪,会让学生很自然的认为自己蠢笨、不行、老师不喜欢他,久而久之就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进而失去追求进步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果是我们老师的问题导致孩子成为差生,我们也不要逃避责任,要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问题,坦然面对,积极改正。尽我们所能去爱并接纳。观察、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和家长相互沟通,互相配合,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共同携手,因材施教。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对优秀方面加以培养和发展,对差的一面分析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引导,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家校联合,齐心协力,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当看到:差生不是没有希望,只是效果来得慢一点而已,不消极回避,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就行。五根手指都不是一样的整齐,但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普通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注定将来有很多的是平凡人,给孩子一个 成长的空间,静待花开。如果我们常常这样想,面对差生我们那焦虑的心便得到安慰。
二、面对差生,换位思考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有哪一个孩子不是渴望自己常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接纳呢?又有哪一个孩子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差生来惹老师生气、同学嘲笑呢?老师一个喜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勤奋的动力,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但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而被边缘化了,他们常常会承受比同龄其他孩子更多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和童年当有的美好和快乐。其实在这些孩子的心中何尝不是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的呢。为什么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块玩耍?就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不被大家接纳,心里有自卑感,同病相怜而在同类人中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什么差生有更强的叛逆性或是作出极端的行为?就是因为想引起关注。作为老师,在面对差生时,当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差生,我希望老师怎么爱我?对我做什么,说什么?我们不妨蹲下身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如果我们常常站在差生的角度去想孩子对老师的期望,我们就不至于常常情绪失控了。
当面对差生,我们老师在指责家长不作为,孩子不听话时,也不妨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试想,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孩子不是还在母腹中就被父母、长辈们寄予美好的期盼?全家上下都为着新生命的到来,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和计划,事无巨细。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他生命中的好导师,出类拔萃,将来能站在人生的高处?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的期望相去甚远时,家长可能比老师更失望着急吧?但家长还得不离不弃的爱,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仍然充满着期望来培养。同为父母,试想:我还能去放弃这个孩子吗?我还可以去指责家长吗?
当面对差生的时候,也不妨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进程总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推动的,社会的发展是由多元化的工作和不同的人成就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业分工的不同。正如我们一个身体上有好些肢体和器官,这些肢体、器官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但是它们成就了身体且缺一不可。我们这许多人在社会中互相联络成就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岂能说现在的差生将来对社会就没有贡献了么?何况明天如何人人都不知道。事实证明,历史上有多少小时候的差生长大后却干出了有益于人类的伟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多少的高山、低谷是要让他们一步一步去经历的,走过了脚步才能更坚实,视野才能更开阔,人生才能更豁达。一路上有多少的风景在等着他们去欣赏?我们作为家长也好、教师也罢,为什么非要以孩子的学习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呢?让他们失去应有的快乐呢?老师的使命不就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不同的人才吗?
三、感恩孩子,改变自己
作为施教者,我们当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同个体的孩子们成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使我们和孩子一同在挫折中成长,也正是这些所谓的差生使我们认识到:决定老师心情好坏的不是差生自己、不是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而是老师自己,是我们老师心里面的那个消极、顽固、自以为是的自我。让我们看到: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老师、家长给予孩子的除了知识、教育、方法还有影响。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一些状况,但可以用改变了的生命去影响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有健全的人格。负面的言行、情绪和思想,只能让人或事更消极,发怒、生气、指责、批评、体罚,改变不了差生,反而是让自己和孩子变得更差。先学习从认识自己开始,从认识改变开始,从心态改变开始,从言语行为改变开始,从思想情绪改变开始。心存感恩,不抱怨、不回避。
四、充满希望,努力向前
用接纳的心常常提醒自己:孩子的天空应该是明媚的,他们不是差生,只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而已。俯下身子、蹲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相信他们就一定会有成长和进步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成功的快乐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的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掌握评价的艺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在学生获得成功后,及时的对其肯定、表扬、欣赏和重视,以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不断取得成功。这样,孩子就产生了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有一种自我满足的成功感,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跬步,至千里。那我就在乐教乐学中共同成长吧!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一、认识差生,合理归因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万物中的唯一,各有独立性情、品格和能力。既然如此,那么差生就一定存在且各不相同,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他与我们相遇都不是偶然的,都应当看作是我们教育生涯中收到的一个礼物,不但接纳且要尊重。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导致差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差生的类型以及造成其成为差生的原因。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认知和内心感受。对于长期学习、行为、习惯、品行、心理,不良的学生,因为老师在他们身上呈现的负面言行或情绪,会让学生很自然的认为自己蠢笨、不行、老师不喜欢他,久而久之就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进而失去追求进步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果是我们老师的问题导致孩子成为差生,我们也不要逃避责任,要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问题,坦然面对,积极改正。尽我们所能去爱并接纳。观察、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和家长相互沟通,互相配合,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共同携手,因材施教。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对优秀方面加以培养和发展,对差的一面分析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引导,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家校联合,齐心协力,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当看到:差生不是没有希望,只是效果来得慢一点而已,不消极回避,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就行。五根手指都不是一样的整齐,但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普通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注定将来有很多的是平凡人,给孩子一个 成长的空间,静待花开。如果我们常常这样想,面对差生我们那焦虑的心便得到安慰。
二、面对差生,换位思考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有哪一个孩子不是渴望自己常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接纳呢?又有哪一个孩子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差生来惹老师生气、同学嘲笑呢?老师一个喜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勤奋的动力,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但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而被边缘化了,他们常常会承受比同龄其他孩子更多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和童年当有的美好和快乐。其实在这些孩子的心中何尝不是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的呢。为什么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块玩耍?就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不被大家接纳,心里有自卑感,同病相怜而在同类人中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什么差生有更强的叛逆性或是作出极端的行为?就是因为想引起关注。作为老师,在面对差生时,当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差生,我希望老师怎么爱我?对我做什么,说什么?我们不妨蹲下身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如果我们常常站在差生的角度去想孩子对老师的期望,我们就不至于常常情绪失控了。
当面对差生,我们老师在指责家长不作为,孩子不听话时,也不妨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试想,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孩子不是还在母腹中就被父母、长辈们寄予美好的期盼?全家上下都为着新生命的到来,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和计划,事无巨细。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他生命中的好导师,出类拔萃,将来能站在人生的高处?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的期望相去甚远时,家长可能比老师更失望着急吧?但家长还得不离不弃的爱,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仍然充满着期望来培养。同为父母,试想:我还能去放弃这个孩子吗?我还可以去指责家长吗?
当面对差生的时候,也不妨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进程总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推动的,社会的发展是由多元化的工作和不同的人成就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业分工的不同。正如我们一个身体上有好些肢体和器官,这些肢体、器官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但是它们成就了身体且缺一不可。我们这许多人在社会中互相联络成就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岂能说现在的差生将来对社会就没有贡献了么?何况明天如何人人都不知道。事实证明,历史上有多少小时候的差生长大后却干出了有益于人类的伟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多少的高山、低谷是要让他们一步一步去经历的,走过了脚步才能更坚实,视野才能更开阔,人生才能更豁达。一路上有多少的风景在等着他们去欣赏?我们作为家长也好、教师也罢,为什么非要以孩子的学习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呢?让他们失去应有的快乐呢?老师的使命不就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不同的人才吗?
三、感恩孩子,改变自己
作为施教者,我们当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同个体的孩子们成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使我们和孩子一同在挫折中成长,也正是这些所谓的差生使我们认识到:决定老师心情好坏的不是差生自己、不是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而是老师自己,是我们老师心里面的那个消极、顽固、自以为是的自我。让我们看到: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老师、家长给予孩子的除了知识、教育、方法还有影响。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一些状况,但可以用改变了的生命去影响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有健全的人格。负面的言行、情绪和思想,只能让人或事更消极,发怒、生气、指责、批评、体罚,改变不了差生,反而是让自己和孩子变得更差。先学习从认识自己开始,从认识改变开始,从心态改变开始,从言语行为改变开始,从思想情绪改变开始。心存感恩,不抱怨、不回避。
四、充满希望,努力向前
用接纳的心常常提醒自己:孩子的天空应该是明媚的,他们不是差生,只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而已。俯下身子、蹲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相信他们就一定会有成长和进步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成功的快乐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的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掌握评价的艺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在学生获得成功后,及时的对其肯定、表扬、欣赏和重视,以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不断取得成功。这样,孩子就产生了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有一种自我满足的成功感,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跬步,至千里。那我就在乐教乐学中共同成长吧!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