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者】 潘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金沙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作为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久盛不衰。学习古诗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钻研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以其充沛的乳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被選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更是诗中之精华。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一二字为眼者”,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字既写出桃花潭水的深,又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个“深”字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的“深”是诗眼。“一句为眼者”,如,《悯农》中的“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从“春种”到“秋收”农民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强烈的反差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农夫犹饿死”一句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数句为眼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直抒心意,于劝慰之中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的读书心得。
  二、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时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注重诵读能力培养,凸显诗歌的情趣之处
  正所谓“诗读百遍,其情自见”。古诗词蕴含的情感常常藏在其富有音乐之美的语言词藻当中。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唱,有助于学生入境察情。因此,老师应该传授学生诵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比如,在诗词的音调上,老师应该注重对音调强弱的划分。有些诗句表示悲壮,有些诗句表示斥责,有些诗句慷慨激昂,则这部分句子的头部诵读应该重读;有些诗句表示热忱与肯定,则这部分句子的尾部诵读应该重读;有些诗句表示庄重与优美,则这部分句子的中部适宜重读。
  四、学以致用,在习作和生活等多方面使用古诗文
  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古诗词也是同样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来表达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感受。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收集古诗文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日后对古诗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古诗文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古诗文的认识进行整合;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习惯运用古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例如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合理引用古诗词,这样文章不仅提高了意境、增加了文采,也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更加圆满。再比如《悯农》一文,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运用古诗词的形式来描写当今焦点话题,保护环境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从破坏环境方面入手,生活垃圾过多;工厂排污;乱砍滥伐等。另一方面可以从保护环境入手,我们小学生能做的有哪些呢?比如节约用水、用电;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具有教育意义。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理解古诗词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