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作者】 袁丽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花古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初中数学兴趣教育,采用轻松、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兴趣仅仅是停留于“喜欢”、“好玩”的单纯层面上,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将学生的兴趣层面提高,将兴趣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之中成长、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情趣,感受数学的魅力之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激起对求知的欲望,主动去探索知识。老师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轻松的氛围之中获得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教学开展;策略;方式方法
  初中数学是现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反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必须采取有用的教学方法,从源头来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氛围的创设,老师应该采取兴趣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
  一、师生之前加强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真正做好学法指导与兴趣激发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楚的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在日常學习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爱护,这样学生就会爱上教师,并且在这一因素影响之下对初中数学中教学起到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真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深入吃透教材,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但各知识点又是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如若忽视了这一点,往往会使数学的抽象性掩饰了它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数学回归“生活实际”,如讲授“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南辕北辙”故事,盡管此人有匹好马,有足够的旅费,但由于所走的方向和目的地正好相反,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思考数学概念,不但能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还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新教学手段,构建趣味教学课堂
  新课改提供了多种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手段于教学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灵活的利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他们所适应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必须把握住其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同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于教学课堂,能够构建趣味的教学环境,改变了僵硬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常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进行教学。
  1.小组合作教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所以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模式让學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通过“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同时我也会精心为学生设计有关的探索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微课教学法
  该种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剖析教材重点、制作微课视频来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家后或者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知识的再度复习,对学生进行移动式学习、多次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让学生找到重点、突破难点,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生活问题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手机通话费的计算,超市打折商品的计算,商品交易中成本,人工,利润的核算,出国旅游兑换外币的计算,存钱的利息计算,土地的面积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渗透数学思想,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风趣幽默,点燃心灵之灯
  一般课堂往往会出现偶发情况,此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如经教师能幽默机智的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而且一般的学习单靠从道理上明白意义,不如对学习有喜好。而幽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六、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兴趣
  通常来说,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代数式以及几何的时侯,一般都没有什么学习兴趣,通常都是在学习逐渐深入的过程当中,由于逐步地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才渐渐地形成或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在一项对初一学生的调查中,500 名喜欢数学的学生当中“因为其数学基础比较好而喜爱数学的”占据了22.5%的比例,而在数学学习的待进生当中“由于不会而不爱学数学”的占据了高达86.3%的比例。这一数据也说明了数学的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成功,对于促进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学本身是壮丽多彩而千姿百态的,引人入胜。当一个问题想不出来时,虽然有不少苦恼,然而一旦突然想通,那心里的滋味难道不是十分甜蜜的?这与音乐和舞蹈的艺术享受又有何不同呢?若是在成法之外,再别开生面地想到一些新的方法来,那就真的是其乐无比了。”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以及作业与试卷的设计当中,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为他们每个人都创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利机会,促使他们能够知难而进,积极地进取,在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需要精心地设计问题,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们回答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同所设计的问题也要具有实际性。既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和实际的联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多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并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及时地给予表扬,这样更能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希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磁性。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学习知识,从而掌握知识。教学实践证明: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符合初中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习变成一种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受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的信息,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快的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兴趣地学,教师能快乐的教,这都需要有兴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