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紧扣语文要素 抓实语言实践
【作者】 谢 苗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探究为例
摘 要:抓实语言实践,需要紧扣语文要素。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是要树立整体意识,进行整合教学,夯实语言实践,真正让学生习得能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实践;整体;整合
一、树立整体意识,明确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方法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重在达到“体会”这个学习要求。
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上看,不同的课文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方法不一样,《猫》主要借助口语化的语言、生活化的例子和直接抒情表达感情。《母鸡》主要通过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作方法,从而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搭建支架,提供帮助,变化表达情感。《白鹅》则借用反语表达感情,由此,多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了表达示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同样围绕“表达对动物情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不是体会别人是怎样表达的,而是自己在写作中怎样表达。
单元末尾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是总结梳理语文要素和阅读方法,为迁移运用做铺垫。本单元的学习和设计要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整合教学,综合考虑,通过扎实有效的语文活动让单元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二、进行整合设计,融入课文教学
综合阅读后,我们会发现语文园地的内容设计呼应了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了“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典型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由三字俗语动物引申到对应的一类人,第二题仿写冒号的用法和第三题语气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单元习作;《蜂》体现单元人文主题动物朋友,选材、内容、情感、写法与三篇精读文章相似,关联语文要素;书写提示指向语言文字的书写。
(一)随课微写 仿写例句
在教学时,老师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整合教学内容,融入课文教学。例如,学习《猫》一课时,便顺势品读“他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作用,即冒号前的话是起概括作用,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冒号前的话的补充、说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再仿写一个片段。教师示范,然后学生口头分享,再独立仿写,最后集体展示。即以下几个流程:品读→分析→示范→交流→写作→展示。
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
小狗可爱臭美了:家里有客人,他总是在你面前蹭来蹭去;每次要穿了干净衣服才肯出门;身上弄脏了非要洗了澡才肯罢休。
小量可细心了:做数学题一定会检查至少两遍;关上家门后一定会拉一拉;出门前会反复检查需要带的东西。
以此类推,学习了《母鸡》《白鹅》后,体会“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是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中冒号的用法,顺势进行仿写仿练,这样随课微写,化整为零,降低难度,学生较好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
这是小狗真活泼:一见到人就开心地摇尾巴;在小区里总是活蹦乱跳地跑在前面;看见同类小动物就主动“汪汪汪”地打招呼。
邻居家的老奶奶真是个热心肠:主动帮我们收衣服;做了新菜总会端给我们品尝;天气变化就会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注我们多穿衣服。
(二)对比阅读 感受作用
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也融入课文学习,在学习《猫》《鹅》时,便采用去掉语气词和原句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朗读,体会表达上的作用、味道和感情。建议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1.自由朗读 自主体会
通过自由朗读、自主体会,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气词的妙处。
2.去加点字 比较不同
通过对比朗读去掉加点字的句子和没有加点字的句子,学生一目了然,能够轻松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从而体会出语气词的好处。
3.比赛朗读 读出情感
通过比赛朗读这几句话,读好语气词,读出所表达的味道和感情,从而体会到语气词所表达的对主人公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拓展说话 感悟妙处
学生拓展说更多还有语气词的句子,深刻感悟与妻子的妙处,并鼓励孩子们把语气词运用到本单元的习作中。
(三)课堂随练 书写提示
在学习了《乡下人家》一课后,引导学生欣赏62页手写体片段,分享这一段话写得怎么样,哪些地方写得好;然后一起朗读书写要求;最后请学生按照要求学着书中这幅字练写,集体展示点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又能感受到美观书写带来的愉悦,一举多得。
三、夯实语言运用,习得语文能力
(一)交流平台:梳理方法 学以致用
交流平台常用对话、分享、举例的形式呈现,老师用引导学生抓住上面的发言进行方法梳理,知识归类,并以此为起点拓展开去,激发学生有更多思考,更多发现,并能把这些读书方法运用到类似文本的阅读中。本次交流平台可以这样进行学习展示。
1.朗读句子 回顾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例句,分角色扮演三个小伙伴的对话,勾画关键方法。
2.联系课文 集体分享
请学生分享勾画的重点方法,然后请大家分享这些方法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建议孩子结合三篇精读课文和阅读链接的文章,分享相关内容和自己的体会。建议大家借鉴学习小伙伴的话作为表达支架——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种表达的好处。通过系统梳理,学习品读、感悟的方法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后面拓展学习打好基础。最后进行积累小结,进一步明确以后,我们可以在说话、写作的时候,试着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二)日积月累:朗读积累 感悟成诵
坚持“日积月累”能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建议使用学诗六步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句、想诗景、悟诗情、诵诗文”进行学习。通过六步法的学习,熟读成诵,完成积累。
(三)识字加油站:教授方法 生活识字
本次识字学习的重点在于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室时,老师应该调动学生的识字经验,充分利用规律既认课内的生字,并由此走到课外,打通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此环节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认读生字 唤起经验
2.发现特点 识记生字
3.适当延伸 巩固方法
教师出示“伏”“供”等字,巩固换偏旁认新字的方法。还可以同学互玩、互考,巩固识字方法。
(四)词句段运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由于“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三题都已经随着课文已完成了,所以这里重点介绍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三字俗语的理解。对三字俗语这一部分的理解,不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求有大体的理解和总体的感觉,关键是要从这些俗语想到生活中相应的人,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生字词语的人格化、比喻化的用法特点以及表情大意义上的重要作用。此环节建议采用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自主朗读 自主感悟
2.交流意思 集体分享
3.分享交流 由物及人
集体分享交流,由这些词语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为什么会想到他们?通过恰当的追问,帮助学生精准理解。之后分享更多的三字俗语。
4.口头说话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尝试用这些三字俗语来说话,引导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运用,从而熟练掌握,灵活实践。
参考文献:
[1]薛可鹊.“语文园地”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语文园地”的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6(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