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统编语文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策略
【作者】 刘 萍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长期以来,受教科书编排结构、篇幅容量和课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一般会有字数的限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低、中、高年段的每篇课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00字、800字和1000字,时间越早字数越少。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有1477字。这样篇幅长、字数多的课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一、紧扣单元提示设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长期教学中,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拿到一篇“长课文”,特别是三年级上册拿到一篇1400多字的童话作品,“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老师们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教什么”指向教学目标,“怎么教”指向教学方法。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备课之初我们就应该用心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在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时,我们应首先思考“教什么”,在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后,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更有效的、更有益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的目标定位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关注教材重要的“助学系统”——“单元提示”,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关注“课后思考题”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长课文”,我们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后,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课文教起来就会更轻松、学生学起来就会更简单。
二、联系交流平台体会童话魅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联系“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确定这一课明确的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具体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一篇1400多字的“长课文”,外国文学名著,要教给8、9岁的中国小孩子,逐段理解、逐词分析是不可能的,指导学生明白本文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更是不可能。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思考题”,分解教学目标,降低外国名著小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拉近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话》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距离,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好铺垫。这样的课文“怎么教”,我们不应该拔高难度。我们应依据“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的要求,指导学生体会童话丰富、新奇的想象,初步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安徒生童话》整本书的兴趣就可以了。
三、关注快乐读书吧做好名著导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入选童话29篇,占全部选文85篇的34.1%,小学生在第一学段,通过教材的学习对童话这种文体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感性认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故事,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起步阶段阅读的文学形式。学生在小学第一学段,在教材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童话作品。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话故事”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话作品,其中包括:《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和《一只想飞的猫》。到了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单元,单元主题是“童话世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的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和《格林童话》。如何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读中国和外国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作品,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无疑就是一个非常最好的切入口。
指导学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中,在识记生字、新词实现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以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童话故事的脉络,结合“交流平台”带领学生体会童话故事往复的情节和新奇的想象、幻想,进而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和同学交流,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的兴趣,将单篇经典童话作品的阅读引向多篇经典童话作品的阅读。最后,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与“快乐读书吧”联系在一起,出示《安徒生童话》中《坚定的锡兵》中玩偶们在晚上玩闹的片段、《稻草人》中《快乐的人》中写一个人被一层幕包围着的片段和《格林童话》中《亨塞尔和格莱特》中兄妹俩吃面包屋的片段。从精读课文精彩片段的分享到整本书阅读精彩片段的推荐,带领学生畅游童话故事的奇妙世界,在文字阅读中体验童话故事新奇的想象和幻想。将儿童从单篇阅读引向多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将儿童从低阶的童话故事引向高阶的童话故事和中外名著童话,进而将教学目标推向本单元的第二项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精读课文的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其实只是途径和方法,我们最终的目标应是走向儿童语用实践的,应是走向儿童语言的输出的,创作童话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容易突破的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1400多字的“长课文”,对于刚刚升入第二学段的8、9岁的小学生来说,这篇精读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童话世界”,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中体验的童话往复的情节结构和丰富、新奇的想象、幻想,与“交流平台”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童话的创作特点,与“快乐读书吧”联系引导学生开展整本经典童话名著的阅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由读到写,最终实现创编属于自己的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
综上所述,只要密切关注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紧紧围绕“助学系统”的指导方向展开教学,不要人为把“长课文教难”了,我们的“长课文”教学就不会很困难。
一、紧扣单元提示设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长期教学中,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拿到一篇“长课文”,特别是三年级上册拿到一篇1400多字的童话作品,“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老师们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教什么”指向教学目标,“怎么教”指向教学方法。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备课之初我们就应该用心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在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时,我们应首先思考“教什么”,在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后,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更有效的、更有益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的目标定位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关注教材重要的“助学系统”——“单元提示”,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关注“课后思考题”就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长课文”,我们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后,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课文教起来就会更轻松、学生学起来就会更简单。
二、联系交流平台体会童话魅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联系“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确定这一课明确的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具体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一篇1400多字的“长课文”,外国文学名著,要教给8、9岁的中国小孩子,逐段理解、逐词分析是不可能的,指导学生明白本文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更是不可能。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思考题”,分解教学目标,降低外国名著小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拉近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话》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距离,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好铺垫。这样的课文“怎么教”,我们不应该拔高难度。我们应依据“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的要求,指导学生体会童话丰富、新奇的想象,初步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安徒生童话》整本书的兴趣就可以了。
三、关注快乐读书吧做好名著导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入选童话29篇,占全部选文85篇的34.1%,小学生在第一学段,通过教材的学习对童话这种文体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感性认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故事,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起步阶段阅读的文学形式。学生在小学第一学段,在教材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童话作品。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话故事”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童话作品,其中包括:《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和《一只想飞的猫》。到了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单元,单元主题是“童话世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的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和《格林童话》。如何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读中国和外国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作品,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无疑就是一个非常最好的切入口。
指导学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中,在识记生字、新词实现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以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童话故事的脉络,结合“交流平台”带领学生体会童话故事往复的情节和新奇的想象、幻想,进而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和同学交流,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的兴趣,将单篇经典童话作品的阅读引向多篇经典童话作品的阅读。最后,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与“快乐读书吧”联系在一起,出示《安徒生童话》中《坚定的锡兵》中玩偶们在晚上玩闹的片段、《稻草人》中《快乐的人》中写一个人被一层幕包围着的片段和《格林童话》中《亨塞尔和格莱特》中兄妹俩吃面包屋的片段。从精读课文精彩片段的分享到整本书阅读精彩片段的推荐,带领学生畅游童话故事的奇妙世界,在文字阅读中体验童话故事新奇的想象和幻想。将儿童从单篇阅读引向多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将儿童从低阶的童话故事引向高阶的童话故事和中外名著童话,进而将教学目标推向本单元的第二项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精读课文的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其实只是途径和方法,我们最终的目标应是走向儿童语用实践的,应是走向儿童语言的输出的,创作童话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容易突破的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1400多字的“长课文”,对于刚刚升入第二学段的8、9岁的小学生来说,这篇精读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童话世界”,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中体验的童话往复的情节结构和丰富、新奇的想象、幻想,与“交流平台”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童话的创作特点,与“快乐读书吧”联系引导学生开展整本经典童话名著的阅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由读到写,最终实现创编属于自己的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
综上所述,只要密切关注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紧紧围绕“助学系统”的指导方向展开教学,不要人为把“长课文教难”了,我们的“长课文”教学就不会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