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

【作者】 杨日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西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学生持续参与的动力支撑。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发展性和适应性原则而实施激趣,采取多样的有效策略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应遵循的原则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有效
  兴趣是学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因,也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支撑。在践行主体理念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突破口。而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不仅要为知识奠基,也要为将来更积极地学习奠定兴趣基础以致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实施的目的内容。
  多年实践让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抓好奠基学科担当的数学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唯有强化兴趣培养,使学生具有“我要学”意识而成为乐之者,就成为我们当下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路径。下面,我谈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路径方法。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已引起了众多教学实践者的研究兴趣。要达到预期,就必须使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知识结构、爱好相融合,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良好班级是学风甚浓的,学生必须适应其需要而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作支撑,他们才能静得下来坐得住。即需要学生适应环境。那么,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丰富和提高阶段知识的趣味性,去引导学生成长。不宜用深难的东西去训练学生,而是在重视基础和提高兴趣方面下功夫,不然的话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变得索然无味,数学潜在的美也就吸引不了学生的好奇心了。
  (二)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学的刚需准则,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追求。一线教师唯有遵循才能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施更具培养性。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要设计出能让学生思考深入的问题情境,做到符合学生社会现实、符合知识结构、符合发展规律等。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轻松之感又有成就之体验,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要取得一定的成果是要付出努力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正确轨道,成为一个爱学习又有发展的好学生。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
  以基本原则作为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是我们激趣的重要思想,采取共同学习、玩耍、交心谈心等方法,缩短师生距离,让教师要有亲和力,方能贯彻教学意图。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靠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中学生也有很强的向师性,我们可以以此为径来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创设和谐融洽氛围,增强课堂活力。然而,如何实现这一效果呢?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唯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才是正道,少一点中心论的主角思想,化教为主导,多亲近学生,多关心和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犯错和作业中的错要多一些辅助和纠正的耐心和细心,能把鼓励之语常不吝惜地给予进步有闪光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有关心、学有进步的快乐。这样,学生就参与得开心,放心,能和教师有效配合,形成和谐互动,达成高效双边活动。
  (二)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有效的教学实施,不是光看优秀学生,而是重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教学。因此,有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我们应加大引导力度,让学生全体参与。面向全体施教,实施中,我们可采取分层施教之路径,通过重要基础的方式让后进生能跟上来,能感受到学习轻松和数学的有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近年来已成为一线教师的最大追求之核心。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我们应创设情境教学或利用多媒体助力课堂实施,才能通过外大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建立等,都需要教师设计出有光有景有图有声的教学情境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体验中来,从而兴奋感官,兴奋学习者自身。
  (四)利用多媒体施教。不可否认多媒体的激趣有强大的功能优势。其能围绕教学内容使之视频化,能做到声效光效和特效的多种合一,是我们创设媒体情境和激发兴趣的最有效手段。
  (五)采用表扬与鼓励评价。得到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评价,是每个人都想获得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实现,快乐就会从心底升起。现实中,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面子,也就是所谓的荣誉感,中学生也不例外。故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吝惜表扬之词而不对进步的学生给以赏识。相反,还要积极为他们的闪光表现给予点赞。
  (六)开展课外活动。得法从课内,去课外得培养。课外是课内的拓展,是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全部在课堂上加以培养,实际上更多的时候可以在课外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当然,激趣路径千万条。不同课堂有不同的激趣措施,不同教师也有不同实施方法。但无论哪种实施策略,我们都要注重学生人的本身,这样才能实现既教学又培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中凡,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2021年。
  [2]王四明,论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