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符小琴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助力教育提效手段,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不仅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多种平台上发展英语素养,提升英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教育装备在得到充足发展的前提下也向着现代化和信息化挺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由此走上了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道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手段,在日常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大量地实践应用。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及的功能优势,不仅能营造光音交织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信息感知理解中来,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师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体验。下面,我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其间的应用。
  一、“有声有色”,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性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兴趣,被我们常常称之为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要实现“优教优学”效果,常常是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追求的,特别是开课阶段,激趣已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共性追求。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激趣的强有力手段,主要在于其能把教材上的没有生命的文本还以活力,使其变成富有动感的信息。而它创设的情境就是有声有色的,集光效和音效的融合,给人形象感和生成动感,直接促进学生主体爱上界面上呈现的图像、动画等介质,由此爱上英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一个有效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现象,他说儿童是利用形象、色彩、声音作为介质来进行思考的。这一结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并好好学和学有效果,就必须使英语课堂有声有色。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英语教学正是根据这一结论而进行的利用其集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方式创设情境,以此为径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而使抽象的文本信息“改头换面”以“有声有色”的符号作用于学生感官,在身临其中受到知识的刺激。在这样的情境中,声形并茂、情理交融,学生可以说,全身心参与学习的感官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兴奋,拓展了路径的学习,自然能获得更高效的学习。如在教学动物名称的单词时,要让学生对horse、tiger、dog、hen、sheep、bear、cow等牢记在心,我们就可用多媒体在出示动物时就将图片于他们的声音结合起来,做到有画有声相互配合,同时作用于学生视听感官。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从而提高理解效率和接受效果。
  二、“有情有景”,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创设情境是英语教学为解决学生没有语用平台的一种常用策略,这策略当然也是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实用性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我国内地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作平台,导致学生语用学习无用武之地。对于英语这种实践性强的能力培养就显得难以进行。而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搭建英语语用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环境中进行英语表达实践。这样就解决了无语言实践机会的现实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教学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环境,模拟真实。当学生看到近乎现实的环境自然就有表达的需要。虽然因为词汇不多,表达有误,但经过他们思考再三的语言,即使有误,也是情感真实的。而且同学之间也是相互理解的。如Fruits等单词的教学,为了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和对外出的好奇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就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以“In the fruit garden”为教学主题的水果园游览活动,而且,将此作为课堂主线,围绕于此设计流程,让学生在多媒体大屏的呈现中随着呈现一步一步“游览水果园”,这样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游览过程中受到图片、歌声等信息刺激而异常兴奋。他们对来自于这两种介质为主的刺激中获得了新颖感和趣味感,自然就有“我想学”之欲望。而且,在游览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游览体验,我又设计了导游引领、水果观展、趣味猜奖、影子模仿、听音识果等环节,这样的环节就是为促使学生英语表达欲望的,让他们利用本课学习的“Is this a/an.Yes,it is.No,it is not”的关键句型和以往知识的调用来进行语用表达。这样就可做情景交交融,使学生在情境中发展交际运用能力了。这当中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助力,学生人人想参与并进行英语语言表达的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作为一线教师,创设有情有景的情境是我们英语模拟现实,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并时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这才能更高效。
  三、“有滋有味”,营造生动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让学生有“有滋有味”学习是我们教师努力的追求所在。在全面落实立德育人的当下教育实践中我们更要以凸显学生主体性而实施。作为一线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助力英语提效增质的实践中更要大力发挥其功能优势的强大作用,把教材中那些静止的看似没有活力的插图、图表、字母、图像等有机集成在一起,在动画和音效的作用下更加真实地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英语表达,这样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枯燥的图形、字符和数字了,而是赏心悦目的具有感染力的画面,让学生产有“有滋有味”之感。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而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总之,在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不仅收获了英语知识本身,还收获了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在以后实践中,我会以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来使用信息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芬,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研究,2019年。
  [2]周虹菲,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