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音乐教师素养对合唱教学的影响

【作者】 熊紫伊

【机构】 湖北省崇阳县联校网教协同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教师素养与合唱教学具有相关性,为提升小学合唱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素养包含专业的音乐知识素养、良好的教学意识、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等,由教师素养可知教师素养与合唱教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此文章就小学音乐教师素养对合唱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进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素养;合唱教学
  一、教师合唱意识对小学生合唱教学的影响
  (一)共性与个性的差异
  教师合唱意识与小学生合唱教学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合唱具有共性、独唱具有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共性与个性进行艺术处理,以保障合唱教学艺术性。合唱音域较宽、音量对比明显、艺术感染力强,对此合唱要求演唱者发声与音色相同,另外在合唱过程中学生要在音准、音色等方面不断地调整自己,以保障合唱效果。教师对合唱共性与个性的理解能够对学生合唱效果产生影响,只有教师拥有正确且规范的合唱意识,才能确保小学生合唱教学艺术效果的提升。
  (二)声乐技巧教学
  在合唱过程中,大部分合唱歌曲音域较为宽广,学生嗓音条件难以实现对音域的表现,正确的合唱教学意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嗓音条件具有较高的限制性,难以保障合唱音域的完成性,声乐技巧教学可保障合唱教学艺术效果。声乐技巧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且需要根据学生音色、音准等进行个体化教学,对此部分教师受教学难度的影响没有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教学,也就使得小学生合唱艺术效果难以保障,这也就体现了教师素养中合唱意识对学生合唱教学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素养
  (一)师德品质素养
  为保障音乐课程的构建,教师首先要保障自身师德品质质量。音乐教师要对教师这一岗位责任进行理解,进而对教师应当具备的要求进行完善,进而保障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开展规范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师德品质素养与教师教学质量存在必然的关系,以身作则的学科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且正向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师德品质素养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对教师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二)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音乐学科教师必备的素养能力之一,音乐素养能够保障学科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专业的教学技能、扎实的教学知识是保障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较高的学科教师音乐素养水平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对学生音乐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音乐素养的具备能够保障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质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性。
  (三)文化知识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蕴含着不同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知识素养,教师要能够对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进行解读,进而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我国地域广泛,不同地域范围的音乐具有差异性,小学音乐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进而教师文化知识素养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下音乐学科教师所必备的素养之一。
  (四)教育技术能力素养
  教育技术能力素养主要是考察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能力,伴随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变化,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素养能够帮助教师顺应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保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音乐教师素养对合唱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素养决定合唱艺术性效果
  合唱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合唱艺术效果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受自身素养影响,部分教师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合唱教学,也就导致学生合唱艺术性效果较差。教师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教师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合唱教学中音准与音色难以保持均衡,这也就导致合唱教学效果较差。反之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适当对学生开展了声乐技巧教学,也就使得合唱艺术表现力较强,有效地实现了合唱教学的艺术性目标。
  (二)教师素养影响合唱曲目的选择
  合唱教学曲目一般由教师进行选择,教师素养决定了教师合唱曲目选择的合理性。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曲目、经典曲目、创新作品曲目等都具有合唱作品,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势必要对合唱曲目进行选择。教师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对教学曲目进行衡量,结合音乐教学质量与学生音乐素养对合唱曲目进行科学的选择,此举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但部分教师素养不完善,在对合唱曲目的选择中难以对合唱难易程度、合唱风格等进行选择,也就影响着音乐合唱教学质量。
  (三)教师素养影响合唱音乐表现力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对同一作品通过不同的音色、音准进行表达,进而展现合唱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素养得不到保障,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各声部之间的旋律、和声力度等进行处理,也就使得合唱作品音乐表现力受限。小学生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对合唱技巧与知识的了解受限,进而难以对作品表达情绪进行感知,也就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正向的审美观,审美观一旦形成,再去改变将是非常困难的,对此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合唱审美能力,使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音乐教师担负起合唱教学的重担,才能使学生合唱素质的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在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弊端,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受教师素养的影响合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合唱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且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小学合唱教学对学生自身发展来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音樂素养,以保障小学合唱教学专业性。
  参考文献:
  [1]汪军.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3):192.
  [2]钱庆芳.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J].冶金管理,2020(01):226-227.
  [3]王锘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北方音乐,2019,39(09):163+165.
  [4]蔡蕾.音乐班组合唱教学法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