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魏 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富安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欣赏教学,必须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他们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简单论述,寻找怎样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课前预习突出欣赏教学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欣赏教学课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个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教学方式的探索改进 
  多年来,许多地方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师资力量的不足,相应教学设施的落后,使得教学缺少开放性、太机械化。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绘画融入生活,用生活来解读课本。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 
  美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的现象,所以在学习它的方式和行为中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多设计一些音乐或故事的导入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游戏互动环节。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如:《生日快乐》、《音乐会》等。
  2.感性材料的提供 
  现在,教师用简单的讲解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经济滞后的农村缺少实用的视听教学仪器,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在课前多收集、绘制或制作一些图片和教具,丰富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角。如:《戏曲脸谱》就需要教师绘制不同性格人物的脸谱或准备脸谱样式的饰物。
  三、问题探究策略——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人文底蕴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问题分析、理性探究、应用创新等阶段。具体方式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师精心制作一个视频或者画册,引导学生探究内容,发现、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主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的设计与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问题,学生从感性欣赏开始升华到理性感悟中,在观察、比较、分析与讨论中欣赏作品,并从语言和动作上进行表达,从而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完成作品的欣赏。这一教学模式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以学生为欣赏主体,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避免出现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与满堂灌的弊病。这种教学方法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通过及时的引导与评价,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成功,提升学习积极性。
  四、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