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

【作者】 凌 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不少数学思想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化
  转化思想作为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学生面对的各种数学问题,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便可顺利解答的问题;另一种是陌生的知识、或者不能直接应用已有知识解答的问题,需要综合地应用已有知识或创造性地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认识现在,二回忆过去,三寻找联系。
  要转化先要认识现在,要转化什么,目的要明确,如果不明确,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有位学生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课堂上老师让他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剪、移、拼等方法,很快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但他剪下的三角形没有沿高,只是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无论他怎么拼,移,都得不到长方形。这是没有认识现在的表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呢?认识现在要转化的目的就是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已经会的,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转化的目的也随之潜入学生心中。回忆过去是基础,是对过去知识的再现。只有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点,我们才有可能转化,把新知转化为已知。
  一、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处理教材
  小学数学任何一点数学知识总是处在与其他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中。在处理教材过程中,把某一知识点与它前后知识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从而有机地组合教材,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把某一知识及时地纳入到该知识的结构中,使学生对这个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快,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扎实。
  二、在数学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在引导学生比较之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随着教学的步步深入,转化思想也渐渐浸入学生们的头脑中。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需要时,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
  一是在转化的过程,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等积转化)。在这个前提之下,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二是在转化完成之后应提醒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先前已经会计算了,所以,将不会的生疏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经会了的、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在此过程中转化的思想也就随之潜入学生的心中。其他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转化应该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的迫切需要,而不应该是教师提出的要求,因为这样,学生的操作、思考都将处于被动的状态,对转化的理解则可能浮于表面。
  三、化新为旧,给新知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点
  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寻找关系是手段,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技巧或者通过一些运算得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而已有的知识就是这个新知的生长点。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需要时,可以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在转化的过程中,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即等积转化)。在这个前提之下,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四、化曲为直,突破空间障碍
  “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曲面图形面积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圆面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请学生把圆16等分以后,请他们动手拼成近似的平面图形,即用转化思想,通过“化曲为直”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摆、拼以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图形。或把其中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当学生得出圆面积公式后,教师可以再创设一个情境:将圆平均分成32、64、128、256、512、1024……要学生想象,拼出的图形是否越来越接近标准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生在这种“有限割拼,无限想象”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了“化曲为直”转化思想的教育,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五、灵活地渗透和运用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水平提高,与转化思想的有效渗透和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把转化思想落实到位,学生才有观察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思考之中。为此,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善于运用转化思想,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新知识转化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全方位分析数学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出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动手操作能够使小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自主思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且引导学生善用联想,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的方式分析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学科的丰富魅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这一项内容期间,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测量铅笔盒的长度、高度以及宽度等,而后提出问题“如果要计算铅笔盒的体积是多少,该怎样计算呢?”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活动相互融合,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再如,教师还提出探究性问题,“老师家里有一个大鱼缸是长方体,還有很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鱼缸,怎样计量这个大鱼缸的体积?”学生则需要通过联想的和动手操作的方式求得答案。若想计算出大长方体的体积,则需要应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鱼缸填满大长方体鱼缸,进而结合其中的单位体积数量,得出大长方体鱼缸的体积。联想操作的方式能够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内化,对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必须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而且随着其在不同知识中的体现,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反复渗透。必须自己不断地进行学习、进行尝试、进行总结,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