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倍数和因数》说课
【作者】 唐 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
2、教材分析:倍数,因数是数的整除中的重要概念。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从整数的乘法算式出发,首先呈现36人列队操练,要使每排的人数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让学生列举乘法算式,通过乘法算式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再通过找36的因数和6的倍数,让学生发现探究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3、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关系,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4、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和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三、说教法
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我由感知—表象——抽象,积极创设有趣的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引导为主,辅以直观演示,设疑激趣,讨论。充分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说学法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自我反思,自主评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让学生看我和女儿的照片,揭示我和女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唐艳是周诗雅的妈妈,周诗雅是唐艳的女儿。为“相互依存”的理解作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把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让学生将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表示,通过乘法算式4×3=12,那么12是4和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揭示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揭示课题。同时指出为了研究的方便,研究倍数和因数时只研究非0自然数。
从学生的操作入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活动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谁能列举一道乘法算式挑战一下大家?指名学生自由列举乘法算式,其余学生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唐老师也想出一道算式考考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教师出示12÷4=3,让学生说出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3)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数说关系并全班交流。为什么不选择0.2和4/5呢?
学生自己出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目的,同时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考虑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所举例子比较单一(只列举乘法算式),教师就需及时“介入”(列举除法算式),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质疑学生为什么不选择0.2和4/5?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2、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刚才我们说3的倍数有18、36。难道3的倍数就只有他们俩吗?你还能说出3的哪些倍数?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出3的倍数不难,难就难在有顺序地说出3的倍数,谁能按顺序说出3的倍数?指名学生按顺序说出3的倍数。你是怎样有顺序地找出3的倍数的?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有顺序地找出30以内5的倍数吗?学生自主找出30以内5的倍数,指名汇报并板书。
(3)通过找3和5的倍数,你对于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发现?揭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刚才我们说36的因数有1、3、18。难道36的因数就只有这三个吗?指名学生自由找出36的其他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不难,难就难在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36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自主探究找36的因数,教师巡视,观察和了解个性化和有特色的找法,并全班展示交流这些找法。你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36的所有因数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也找出30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自主找出30的因数,指名汇报并板书。
通过找36和30的因数,你对于一个数的因数又有什么发现?揭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找30的因数巩固方法。而在观察两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活动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通过针对性的分层次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活动四、归纳整理,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有顺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又是怎样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一个数的倍数的?关于倍数和因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总结时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质疑,再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主要是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加深印象,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
活动五、趣味游戏:
1、快乐大转盘: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出转盘中心的数和转盘外的数的关系。
2、找朋友:
依次找出学号数是2、3、5、7、1的倍数的同学,他们是学号数是2、3、5、7、1号的好朋友。
有趣数学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学习乐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美观,很好地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凸显了教学重难点和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向学生渗透了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
1、说课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
2、教材分析:倍数,因数是数的整除中的重要概念。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从整数的乘法算式出发,首先呈现36人列队操练,要使每排的人数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让学生列举乘法算式,通过乘法算式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再通过找36的因数和6的倍数,让学生发现探究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3、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关系,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4、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和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三、说教法
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我由感知—表象——抽象,积极创设有趣的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引导为主,辅以直观演示,设疑激趣,讨论。充分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说学法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自我反思,自主评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让学生看我和女儿的照片,揭示我和女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唐艳是周诗雅的妈妈,周诗雅是唐艳的女儿。为“相互依存”的理解作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把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让学生将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表示,通过乘法算式4×3=12,那么12是4和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揭示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揭示课题。同时指出为了研究的方便,研究倍数和因数时只研究非0自然数。
从学生的操作入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活动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谁能列举一道乘法算式挑战一下大家?指名学生自由列举乘法算式,其余学生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唐老师也想出一道算式考考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教师出示12÷4=3,让学生说出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3)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数说关系并全班交流。为什么不选择0.2和4/5呢?
学生自己出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目的,同时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考虑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所举例子比较单一(只列举乘法算式),教师就需及时“介入”(列举除法算式),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质疑学生为什么不选择0.2和4/5?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2、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刚才我们说3的倍数有18、36。难道3的倍数就只有他们俩吗?你还能说出3的哪些倍数?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出3的倍数不难,难就难在有顺序地说出3的倍数,谁能按顺序说出3的倍数?指名学生按顺序说出3的倍数。你是怎样有顺序地找出3的倍数的?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有顺序地找出30以内5的倍数吗?学生自主找出30以内5的倍数,指名汇报并板书。
(3)通过找3和5的倍数,你对于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发现?揭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刚才我们说36的因数有1、3、18。难道36的因数就只有这三个吗?指名学生自由找出36的其他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不难,难就难在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36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自主探究找36的因数,教师巡视,观察和了解个性化和有特色的找法,并全班展示交流这些找法。你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36的所有因数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也找出30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自主找出30的因数,指名汇报并板书。
通过找36和30的因数,你对于一个数的因数又有什么发现?揭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找30的因数巩固方法。而在观察两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活动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通过针对性的分层次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活动四、归纳整理,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有顺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又是怎样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一个数的倍数的?关于倍数和因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总结时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质疑,再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主要是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加深印象,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
活动五、趣味游戏:
1、快乐大转盘: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出转盘中心的数和转盘外的数的关系。
2、找朋友:
依次找出学号数是2、3、5、7、1的倍数的同学,他们是学号数是2、3、5、7、1号的好朋友。
有趣数学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学习乐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美观,很好地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凸显了教学重难点和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向学生渗透了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