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赵 兰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温故而知新”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和开拓。我们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呢?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千克、克》一课,我让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说说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重量单位的小知识的收集整理。如《年、月、日》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为家庭做一个需要的年历。学习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小区各户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可布置这样一道课外作业:①做一做:用萝卜做一个长方体;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说一说:向家长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的颜色;记一记: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下所思所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涂、记一系列活动,对长方体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1.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2.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数学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