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 张 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小学开设美术课程,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在“游戏”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精心组织课堂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和兴趣决定着其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其注意力就较强。因此,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注重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美术欣赏,培养兴趣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以可视的形象來反映生活的,依靠形象的感染力打动观者的感情。因此,引导小学生学好美术,首先要让他们欣赏到“美”。这个“美”有两种内容:一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这种美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我们当地,松花江畔旖旎的风光,兴安岭中秀丽的景观,可这些往往并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他们常常忽视了美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的事物,为此,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郊游,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指点他们欣赏到自然中和美景,予以美的陶冶。由此,小学生学美术就有了一种自觉的内驱力,使他们对学美术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从而,兴奋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二、利用客观玩具促进美术教学
小学的美术教育重点是提高对美术教育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很低,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非常简单。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好看的玩具让学生进行绘画,以增加其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利用具体实物作为绘画参照模板,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绘画创新力,这不仅使绘画课程变得更加容易,还为顺利完成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您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绘画过程中,明确学生们所画内容想表达的含义,并确保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和谐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因其发展的不完全,好动爱玩且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实际物体,使学生对绘画感兴趣。首先,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绘画功底和较强的责任心。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他们可以带上自己的作品,向学生展示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耐心的听学生们对所画内容进行描述。其次,小学生天生思维简单而活跃,对玩具没有免疫力——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天性,将玩具作为美术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上的绘画内容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绘画。例如,安排一次绘画作业,评出优秀的作品并以相应的玩具作为奖励,以激发学生对创造力的热情。总之,老师可以先创造一个积极有趣的课堂环境,再用一些玩具奖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最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认真学习并取得成就。
三、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享受现代科技的带来的乐趣。
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原本老化的教学模式,升级为动态的、新潮的教学模式。孩子们在多媒体的课堂中,以愉快的心态去学习,以主动的心态去分析,以热情的心态去交流。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了立体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网上的资源直接用于課堂教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细化了教学环节,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在上船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船的图片资料,播放了船的各种行驶方式,动态地显示了船的类别,船的造型,船的不同应用,使孩子们对船的知识一目了然,丰富了学生对船的认识,精彩的图片,加之动态的形象,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仿佛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积极发言,主动思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美术媒材
一切能够用于美术学习和创作的材料,能够加以利用为学生美术服务媒材,我们称之为美术媒材。生活中的沙石、树叶、棉花、羽毛、树根等称之为美术自然媒材;挂历纸、吸管、饮料瓶、方便面盒子等生活废弃材料称之为,美术废弃媒材。
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拿来利用,例如:麻绳、麦秆、毛线、纽扣、珠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寻找身边的可利用的材料,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例如:五年级一堂《收获的季节》,我让学生自己找相关的材料,学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种子和豆,还有的带来了稻草、树叶、树枝、毛线等。我还时常建议学生绘画和手工相结合,折纸、剪纸、拼贴等方式相结合,例如:制作贺卡。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在学生“好”“乐”中去发现美、挖掘美,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我们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灿烂的美术之花,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必然结出丰硕的素质教育之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和兴趣决定着其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其注意力就较强。因此,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注重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美术欣赏,培养兴趣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以可视的形象來反映生活的,依靠形象的感染力打动观者的感情。因此,引导小学生学好美术,首先要让他们欣赏到“美”。这个“美”有两种内容:一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这种美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我们当地,松花江畔旖旎的风光,兴安岭中秀丽的景观,可这些往往并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他们常常忽视了美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的事物,为此,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郊游,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指点他们欣赏到自然中和美景,予以美的陶冶。由此,小学生学美术就有了一种自觉的内驱力,使他们对学美术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从而,兴奋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二、利用客观玩具促进美术教学
小学的美术教育重点是提高对美术教育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很低,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非常简单。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好看的玩具让学生进行绘画,以增加其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利用具体实物作为绘画参照模板,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绘画创新力,这不仅使绘画课程变得更加容易,还为顺利完成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您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绘画过程中,明确学生们所画内容想表达的含义,并确保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和谐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因其发展的不完全,好动爱玩且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实际物体,使学生对绘画感兴趣。首先,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绘画功底和较强的责任心。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他们可以带上自己的作品,向学生展示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耐心的听学生们对所画内容进行描述。其次,小学生天生思维简单而活跃,对玩具没有免疫力——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天性,将玩具作为美术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上的绘画内容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绘画。例如,安排一次绘画作业,评出优秀的作品并以相应的玩具作为奖励,以激发学生对创造力的热情。总之,老师可以先创造一个积极有趣的课堂环境,再用一些玩具奖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最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认真学习并取得成就。
三、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享受现代科技的带来的乐趣。
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原本老化的教学模式,升级为动态的、新潮的教学模式。孩子们在多媒体的课堂中,以愉快的心态去学习,以主动的心态去分析,以热情的心态去交流。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了立体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网上的资源直接用于課堂教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细化了教学环节,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在上船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船的图片资料,播放了船的各种行驶方式,动态地显示了船的类别,船的造型,船的不同应用,使孩子们对船的知识一目了然,丰富了学生对船的认识,精彩的图片,加之动态的形象,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仿佛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积极发言,主动思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美术媒材
一切能够用于美术学习和创作的材料,能够加以利用为学生美术服务媒材,我们称之为美术媒材。生活中的沙石、树叶、棉花、羽毛、树根等称之为美术自然媒材;挂历纸、吸管、饮料瓶、方便面盒子等生活废弃材料称之为,美术废弃媒材。
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拿来利用,例如:麻绳、麦秆、毛线、纽扣、珠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寻找身边的可利用的材料,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例如:五年级一堂《收获的季节》,我让学生自己找相关的材料,学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种子和豆,还有的带来了稻草、树叶、树枝、毛线等。我还时常建议学生绘画和手工相结合,折纸、剪纸、拼贴等方式相结合,例如:制作贺卡。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在学生“好”“乐”中去发现美、挖掘美,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我们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灿烂的美术之花,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必然结出丰硕的素质教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