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初中写作教学评价策略

【作者】 吴春燕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高石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上台自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的好处

  摘 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采取学生上台自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积极性,强化其写作技巧,有助于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应用这种模式的价值,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自读作品;师生共评
  提起写作文,几乎所有的同学摇头摆脑,抓耳挠腮,大概这是大家上语文课最痛苦的一件事,不知从何下笔,更是难以凑足规定的字数,即使勉强写完也是筋疲力竭,导致学生们对写作文毫无兴趣,甚至厌恶至极。这个现象在农村初中尤为显著,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在修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也是苦不堪言,字迹潦草、敷衍了事,任务繁重。笔者在从事几年的一线教学后深知其中的苦楚,我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从根上解决问题,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解放教师的双手,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于是笔者在写作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同大家一同探讨。
  一、学生上讲台自读作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做学习的主人
  就我们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而言,大多数的一线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从而忽视了评价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通常都是学生写完作文,教师负责批改,整个评价过程都是教师一人完成,学生没有任何的参与感。即便有同学对相互批改作文有好奇心也没有勇气去尝试,所以教师成为评价的终结者,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批改所有同学的文章,让学生丧失对评价过程的兴趣,就连老师的评语也无心阅读。这样作文的评价并没有为下一次的写作提供有力的帮助。而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修改文章,这样的方式就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评价过程不再是事不关己,而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关于魏书生“育人为本、民主教学、科学教学”写作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赵晓晨就教师实施作文教学提出措施,“在作文批改上,坚持指导学生互批互改,提高学生鉴赏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包揽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自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上台自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对作文质量的重视程度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让教师成为唯一的读者,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习惯这样的方式,即使对老师怀有一丝敬畏,时间久了大多数同学便不会太在意作文的质量,只管完成任务了事。而上台阅读就不一样了,读者变多,评价的主体也发生改变,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同,同学们开始认真的完成写作任务。笔者在自己的班上尝试使用这种评价方式的时候发现:一些平常不爱学习的同学在上台之前都在利用时间修改作文,努力使句子更加通顺,结构更加完整。这些现象都是笔者之前没有见过的,特别是当台上的同学读完,台下自动爆发掌声的时,此刻,便是台上同学的高光时刻,如此一来怎能让同学们不重视自己的作文水平呢?当然,也有一些学习成绩不怎好的同学,他们的作品会有一些存在问题,当时他们在朗读时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倾听,最后,大家给出建议并给予鼓励,下一次只会更好。这样的评价方式让作文的评价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写作的终结。
  三、上台自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提升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7—9年级写作目标要求强调:“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所以,作文的批改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交流,是作者本身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作品的一种对话,也是同学们之间的一种对话交流。集众人之所长合力修改一篇文章,可以给予其极大的帮助,并且有利于大家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但是我们初中学生毕竟知识有限,所以,在交流之初,老师就应该提出一定的评价标准,例如: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结构是否完整,衔接是否自然,是否有语病问题,故事情节是否具有真实性等等,基于这样的标准上我们同学在指出问题时可以和原作者沟通交流,有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最后达成共识。当然,评价过程到这一步并没有终结,原作者下台之后结合老师与同学的建议再一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成修改之后再交给老师进行复评,而此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修改的情况给予适时的鼓励,提升其写作的兴趣。
  四、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上台去朗读自己的作品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是上台读作品,有的同学能做到声情并茂而有的同学却读得结结巴巴,尤其在我们农村初中,同学们的朗读能力一直是被老师忽略的,偶尔被老师叫起来读课文也是机械的读,放不开,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读课文时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爱,(下转第77页)
(上接第78页)有感情。在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下,同学们都会在朗读时逐渐加入自己的情感,慢慢地提高其朗读文章的水平,这一点在大家读课文的时候得到明显的体现。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上台朗读作品能够锻炼同学们的胆量,能够在公众场合大方得体,提升他们的气质。这个教学方式实施之初,很多同学会由于胆怯或者不好意思,不敢上台。活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面面相觑,谁也不动。后来一些胆大的同学开始上台朗读得到大家的认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台,但是,声音都很小。随着活动的一次次进行,同学们的表现越来越好,甚至对于这样的作文批改课他们比我还要积极,主动询问什么时候上批改课。看到一群对作文课“深恶痛绝”的学生有这样的改变着实让笔者感到欣慰。
  总结
  综上所述,将学生上台自读作品,师生共同评改的方式运用到作文评改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并且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的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到传统评改模式中的弊端,及时调整策略,才能促进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刘敏慧,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甘谷县S中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8:27
  [3]赵霭瑄,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策略探究[D].渤海大学,2016:19
  [4]江丽娜,农村初中学生_教师_家长同读共享写作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10
  [5]樊利梅,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45
  [6]张慧俞,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实施小组互评的策略[J].教师通讯,2020(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