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对初中数学假期作业的布置

【作者】 白 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业的布置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每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面对着作业的布置,特别是怎样利用好寒暑假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劳逸结合,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本文通过自己的实际探索,提出一些自己的浅见,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数学;假期作业布置
  数学课堂如果一味讲解知识点再做练习是枯燥无味的,想要冲破这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又能使孩子们在完成作业时积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根据“轻负高效”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
  教师所布置的练习题么具有典型性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那么就得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学生实际水平联系,在一起与新课标联系在一起。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不同的学生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设计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习题,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强调创新能力,不仅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那自然而然作业的内容,作业的方式也得创新,开发出一些适合当代孩子的作业。
  二、加强作业的开放性
  在教学时,不仅是一味的做枯燥沉闷的数学题,还可以增强作业的开放性,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创新作业是一种新兴起的作业形式。有效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很大作用。主张有效训练,就是要求教师针对能力培养计划,认真研究题目的能力培养功能,注意选择那些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典型的题目,使学生通过训练,逐渐完善思维结构,掌握必要的解题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布置些“开放式”题目,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型主要表现在解题方式的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等,开放型的题目本身就会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思考动手交流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得以发散。
  三、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作业的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用型作业形式的和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新鲜度,所有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更别说初中生了,所以只要我们认真读懂孩子们的想法,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乐孩子所乐,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肯定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孩子们在假期里选一支参加世界杯的足球队,计算他们夺冠的概率和同学边写一本数学舞台剧的剧本,画出自家房屋的平面图,并为空间优化提出建议,统计自己在暑假的花销,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数学作业形式要灵活,做到新颖多变,同时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要有口算、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和思考题类的题,也可设计游戏作业、情境作业、绘画式作业;完成形式也可由“独立”变为“合作”:如设计友情型作业,即“你出题,我来做”;当然也可由课堂引向课外,如:操作实践性作业、调查式作业、课题式作业。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四、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结语: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