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李 锐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僰道小学校古叙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的活跃氛围中,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管理、加强直观教学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兴趣;导语;新型课堂;培养自信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学习困难生。对待学习困难生,尤其应当倍加关怀、真诚帮助。再次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不但单调,课堂气氛也十分死寂,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寓教于乐。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东西,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了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在小学高年级中设立语文擂台,让学生自己设计新颖的板报,然后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周的周记、每次的作文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给予奖励。当然,对于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要了解其具体情况,适当地鼓励和安慰。
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暧,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来自老师、家长的肯定、赞许,会使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则兴致索然。“没有一个人是不想获得成功的”孩子们也一样,只是他们的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的表现比较外露,有的则不太明显,但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获得成功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只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让孩子的优点凸显出来,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的脑袋里中总是有着千万个为什么,总有着千奇百怪的问题和想法,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在语文教学中,不管孩子的回答或想法有多么的奇怪,多么的不可思议,教师都应该面带微笑耐心地让孩子陈述完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实际上,有怪想法的学生往往思维灵活,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开拓精神。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给学生表扬、引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都会让他们对教师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渴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无数先哲仁人都践行者这一颠扑不破的育人真理。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于今天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语文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兴趣;导语;新型课堂;培养自信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学习困难生。对待学习困难生,尤其应当倍加关怀、真诚帮助。再次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不但单调,课堂气氛也十分死寂,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寓教于乐。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东西,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了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在小学高年级中设立语文擂台,让学生自己设计新颖的板报,然后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周的周记、每次的作文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给予奖励。当然,对于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要了解其具体情况,适当地鼓励和安慰。
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暧,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来自老师、家长的肯定、赞许,会使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则兴致索然。“没有一个人是不想获得成功的”孩子们也一样,只是他们的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的表现比较外露,有的则不太明显,但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获得成功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只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让孩子的优点凸显出来,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的脑袋里中总是有着千万个为什么,总有着千奇百怪的问题和想法,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在语文教学中,不管孩子的回答或想法有多么的奇怪,多么的不可思议,教师都应该面带微笑耐心地让孩子陈述完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实际上,有怪想法的学生往往思维灵活,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开拓精神。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给学生表扬、引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都会让他们对教师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渴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无数先哲仁人都践行者这一颠扑不破的育人真理。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于今天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语文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