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向阳东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更为复杂与抽象,在教学中,更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学习。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措施,能够让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更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措施
  在心理学中,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们渴望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着力要认识它,并探索它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与个性特点。它能够让学生们由难到易,由苦变乐,从低效变得高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有强烈的兴趣,就能产生出积极的探究热情,这种热情是他人督促和教诲所难以产生的。
  初中的数学,学习内容相对比较的抽象,学生们学习起来也相对有些困难。所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引导尤为重要。也因为兴趣能够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内部的动力,直接地影响他们学习的效果,所以,初中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出稳定且持久的兴趣,就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做到在课上聚精会神,他们的思维就能够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学习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首先就要培养和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本人将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一些探讨。
  一、充分起始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案,巧用简易教具
  讲“三角形的三条主要线段”时,用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再把橡皮筋的另一端从这个顶点的对边的一端移到另一端,这样即可理清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名称及特征,让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环境中接受了新知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兴趣培养 
  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更加的活泼好动,十分喜欢在课外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激发出学生兴趣与激情,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数学知识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述以下几何学产生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下相关数学家,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其对之后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兴趣,最终真正有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与兴趣激发。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数学依赖于一种真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古人也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老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思想的逐步转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为重要,它是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极其的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自然的教学态度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对你所上的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要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向往、自信、兴趣的正效应,赢得学生的崇敬和爱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渐渐的走向和谐、民主,学生才能有效的交流讨论,有效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的良好局面。
  五、更新教学观念,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游戏教学法首要任务就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在心理上支持新课改所提出的兴趣教学法更要在行动上实施,结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情况合理的应用“兴趣教学法”。同时及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深入把握兴趣教学法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并且将其延伸化和实践化,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注意跳出书本的范畴,不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素材,而要将数学与生活相对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而将数学和生活相对接,就是满足该教学需要的一大重要途径。生活中蕴藏着多种数学知识,教师倘若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来贴近生活,就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生动化,进而方便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几何图形,那么教师可以将几何图形具象化为生活中的物体,如埃菲尔铁塔像四棱锥、书本像正方体等,这样方便学生找到其中的特点,更容易进行后续学习。
  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逐渐改进,如果我们能把数学情感教学也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将会使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数学潜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